臨沂七夕節有什么習俗 節日的起源是什么
七夕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把這一天當做是情人節,但實際上真正的七夕節,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而是以祈福許愿為主的女兒節,也叫乞巧節,那么七夕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不過經過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應該吃巧果,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巧果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在山東,七夕這一天是要吃巧巧飯,乞巧的習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在七夕這一天,還會“對月穿針”,是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干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
然后,她們把事先準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