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砸缸救人”的司馬光,為何一生堅持拒絕納妾?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我們從小都聽說過。在小時候,司馬光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好友不慎掉入水缸,其他小伙伴都嚇得要跑,只有他快速鎮定下來,搬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好友才得以救出來。小小年紀,就擁有這樣的膽識和智慧,已屬難得。
然而,長大后的司馬光,也堪稱“圣人楷模”,甚至有一件事情常常被人拎出來津津樂道,那就是——他一生堅持不納妾。
司馬光非常喜愛和尊重自己的原配夫人,雖然原配夫人很不幸,一直膝下無子,但是司馬光從來都沒有想過因為這個休掉妻子另娶,或者是納妾。原配夫人都看不下去了,甚至主動給司馬光找了個年輕漂亮的丫鬟,趁著他夜晚辦公的時候送到書房,司馬光都沒有正眼看她,反而嘲諷她無知,將她趕出了書房。
北宋的文人大臣,一般三妻四妾是常態,甚至有的還有家中蓄妓的習慣。可是司馬光卻堅持不納妾,夫人沒有孩子,那就收養族中的一位孩子作為養子。那么,這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第一個原因,大概和王安石的人品相關,他是出了名的“人品高雅,品行正直”。司馬光在小時候就得到父親的教誨,在為人處事方面尤其注重品行。就拿一件事來說,對于好友兼恩人的王安石,司馬光始終知恩圖報,盡可能的替他著想。雖然司馬光因為立場不同,曾經公開反對王安石變法,但當別人勸他去彈劾王安石,卻被他直接拒絕了,因為他知道王安石是沒有私心的,公私分明也是他做事的底線。
雖然政治立場不同,但作為朋友,他也曾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勸告他不可“用心太過,自信太厚”,忠言逆耳,卻又滿是真誠。這樣的司馬光,堪稱為人正直,與他相交也可算得君子之交。
第二個原因,不貪財色。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人奔波于權勢地位之爭,為了過一過權勢滔天的生活,甚至不惜以命換取;有人重色,為了美人可以拋卻原本有著沉重分量的道義。但是司馬光,卻一向將財色看得很輕。
雖然說宋朝因為經濟發展繁榮,權貴階層們都過著比較富裕的生活,但司馬光卻有著“極簡主義”思想,是從簡戒奢的代表人物。比如宋仁宗曾經賞賜自己很多錢財物品,他常常上書勸諫,認為國家還有內憂外患,不應該將這些賞賜的錢用來奢侈消費,可以將賞賜的金錢用來營建山陵。皇帝并沒有答應,于是司馬光就將這些珠寶錢財,上交國家充公,作為“諫院”的辦公費用,自己一分錢都沒要。
另外一方面,他對于所謂的美色,也從來都沒有看重過。我們都知道,宋朝士大夫都有著納妾蓄妓的風尚,這些都成了稀松平常之事,甚至還有很多大臣們拿這事作為談資來攀比。但是司馬光潔身自好,對于美色向來不去沾染,家中只有一位原配妻子,雖然最初有兩個兒子,但是都過早夭折,此后一直都沒有再生育。古人一般都非常重視繁衍子嗣這件事兒的,但是司馬光卻一點都不在意,反而他的妻子著急了,主動給他納妾。他倒一點兒都不感興趣,直接將這名女子給趕出去了。
最重要的,也和司馬光一門心思地扎根修學有很大關系。千百年后,我們記得司馬光,也和他所編撰的那部《資治通鑒》脫不開關系。有這樣一個典故,據說司馬光為了專心致志地編寫《資治通鑒》,他曾經讓工匠在自家的園里挖了一個大坑,然后蓋了一間地下室,作為自己寫作專用的書房,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壤室”。在地下室里很少有人打擾,更有利于他專心寫作了。
當時同為宋朝大臣的王拱辰家也在洛陽,府宅非常豪華奢侈,房屋建造好幾層,最上一層,取名為“朝天閣”,當時,洛陽的老百姓們還將其對比,戲稱“王家鉆天,司馬入地”,一時間頗為感慨。
此外的原因,就是和司馬光夫人相愛如賓,也是“一夫一妻制”的楷模。對于司馬光來說,要權勢有權勢,要地位有地位,怎樣的美人都是唾手可得,但他的選擇卻是忠貞不渝,對妻子飽含責任心,也充滿了尊重。
正所謂,不是只有見過一朵玫瑰花,默默守候;而是見面了滿天的星辰,遍地的百花綻放,仍然堅定地選擇最初的那朵玫瑰花,才是真正的矢志不渝。由此,司馬光銘記于心的這份責任感,也是當代我們很多人都值得去學習的。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參考資料:鄭言《司馬光:踐行“修齊治平”的楷模》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