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當年曾揚言要直搗黃龍府,黃龍府在哪,直搗黃龍又有何深意?
直搗黃龍是我們現在經常用的一個成語,看到這個成語,大家就會以為黃龍是老巢的意思,直搗黃龍也被解釋為攻入敵人的老巢。
其實黃龍一開始并不是老巢的意思,而是一個地名,也就是遼金時期的黃龍府,位于現在吉林省長春市北面的農安縣。
岳飛曾經為了激勵士兵喊出“直抵黃龍府,與諸軍痛飲耳”的豪言壯志,讓人以為就是要直接打到金人的老巢。
其實,搞明白黃龍府這個地方,以及岳飛這句口號,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很多史料中,都記載黃龍府是金人的發祥地,金國曾經把這里當做都城,應該是有偏差的。
金國與遼國一樣實行五京制,分別是中都大興府,東京遼陽府,南京開封府,中西京大同府,北京大定府。
即使是在滅遼之前,最早的都城上京會寧府,也是在現在黑龍江哈爾濱阿城東南,第二個都城是滅金后的中都大興府,被稱為燕京,在現在的北京西南附近,第三個都城則是后期遷都南京,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
可以說,金國并沒有定都在黃龍府,真正定都在這里的是很久之前的扶余國,真正發展時期,應該是在遼代,從現在農安縣城內聳立的農安遼塔來看,這里在遼代時期曾經歷了快速的發展。
根據《遼史》載:“龍州黃龍府本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還至此崩,有黃龍見(現),更名。”
說黃龍顯現純粹是為了神化耶律阿保機,但畢竟是遼代第一個皇帝去世的地方,遼代時期的皇帝都很重視這里。當然,因為黃龍府地處東北地區南北交通的要道,扼守松花江兩岸,是稱霸東北兵家必爭之地,遼國也不得不重視黃龍府。
在遼圣宗時期,有一個云游的和尚到了遼國對遼圣宗耶律隆緒說:“主上是真龍天子,德昭天下,但現在諸邦并起,不可不防。昨夜我觀天象,遼國將有土龍出世,其位置在黃龍府東北處。”
聽了這老和尚的一忽悠,耶律隆緒當即大驚失色,忙問:“仙長可有妙策?”
和尚微微一笑,合掌道:“想避其災難不難,可在那里修建一座塔,鎮住龍脈,天下方能太平。”
耶律隆緒立即下旨開始在黃龍府東北處修塔,結果修到一半,和尚又說位置偏了,又修到了黃龍府內,也就是現在的農安遼塔。
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進程很快,僅僅用了十年就把遼朝給滅了,自然不需要建都在黃龍府作為過渡。
既然,黃龍府從來都沒有作為過金人的老巢,為何岳飛要高呼“直搗黃龍府”呢?
其實,主要原因并不是因為黃龍府是金人的老巢,而是因為徽欽二宗被關押在這里。
這樣理解的話,就可以看出“直搗黃龍”其實是為了“迎回二圣”,跟岳飛一直以來的口號是先后呼應的。
盡管有些資料中記載宋徽宗和宋欽宗曾被關押在黃龍府,其實這也是偏差,徽欽二宗并不是被關押在黃龍府的主城現在的農安縣,而是黃龍府管轄的五國城。
根據我對徽欽二宗在東北的遷移路線來看,徽欽二宗先后到達燕山府,后來到達中京,此后又遷移到上京,也就是前面說的黑龍江哈爾濱阿城被金太宗封為昏德公和重昏侯,不久又發配到韓州(現在的遼寧昌圖八面城),1130年又被弄到五國城囚禁(黑龍江依蘭縣)。
當時的五國城,根據《遼史·地理志》記載,五國部于遼圣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署司”。
也就是說,岳飛說直搗黃龍府,并不是要打位于現在吉林農安縣的黃龍府主城,而是黃龍府管轄的五國城。
實際上,岳飛的這句口號,也僅僅是一個口號,是象征性意義大于實際軍事意義的口號,要知道岳飛連開封都沒有收回來,怎么可能打到現在的黑龍江?
作為一名東北人,不得不說光是東北的這個氣候就要了南宋北伐將士的命,要知道南宋時期棉花還沒有普及,在基本的保暖措施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到了東北,不要說打仗,光是冬天的冰天雪地就夠喝一壺的。
歷史上出征東北的軍事行動也不少,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親征烏桓,因為后勤問題解決不了,最遠打到現在的遼寧朝陽一帶,雖然取得勝利,但是在回軍的途中,差點就永遠的留在了北方,他的謀士郭嘉就沒扛過惡劣的氣候,病逝在途中了。
隋煬帝時期,強大起來的中原王朝一度想再次染指東北,結果隋煬帝三次發動百萬兵馬攻打高句麗,都沒能成功,尤其是第一次,在遼河流域直接被高句麗殲滅幾十萬大軍。
唐太宗時期雖然給予高句麗沉重的打擊,到李治時期滅了高句麗,但是也無法有效統治東北,隨著唐朝滅亡,北方迅速興起的契丹、金國都曾是中原王朝頭疼的對手。
實際上,在宋代建立之前,遼國就已經染指中原,先是幫著石敬瑭滅了后唐,后來又滅了后晉,在開封登基稱帝。
北宋建立后,趙光義也曾氣勢洶洶的北上伐遼,結果兩次都被打得大敗而歸,一直到宋真宗簽訂檀淵之盟,才得到近百年的和平。
等到金國崛起的時候,更是以“女真不滿萬,滿萬則無敵”的狀態,一舉滅了遼朝和北宋,那是一路從黑龍江打到河南開封,不佩服是不行。
靖康之變的時候,整個趙宋皇室都被金人掠了去,只有趙構在之前被派去前往金營議和,在河北的時候不再北上,才得以幸免,在開封被圍的時候,被宋欽宗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勤王。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趙構掌握兵權后,不但不派兵勤王,反而將部隊收攏到山東,以避金人鋒芒,生怕金人攻不破開封,虜不走徽欽二宗。
趙構應該算是徹徹底底的投降派,但凡能保住自己的皇位,能保住自己的狗命,什么事都能干得出來,在金兀術針對趙構用兵時,趙構一度跑到海上,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海上皇帝”。
岳飛是有一定硬實力的,在皇帝都沒有與金人一戰的勇氣時,能夠扛起抗金大旗,激烈的抵抗金人。
當然,岳飛并非趙構的嫡系,趙構的想法就是不抵抗,認為抵抗也打不過,不如不打,所以岳飛被趙構革除軍籍,趕出軍營,不得不在北方游擊作戰,騷擾金軍。但無奈整體實力有限,不可能在沒有南宋政府的支持下,以一己之力打敗金國。
雖然野史里面的岳飛很生猛,五百岳家軍擊垮金兀術十萬大軍,其實是扯淡的,再能打也不可能這么能打,這簡直是開掛了。
應該說,岳飛北伐聲勢很大,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只打到誅仙陣,連開封都沒有收回來,更別提一直打到黑龍江了。
如果南宋君臣同心,厲兵秣馬,趁著金國還沒有站穩之際向北反撲,應該是有機會恢復北宋國土的。
然而,南宋君臣如岳飛者少,如趙構、秦檜者多,金國都站穩了,趙構怕死的心還沒有穩,又如何談直搗黃龍這種遠大的目標。
當然,岳飛直搗黃龍這個口號,其實與迎回二圣一樣,本身就是錯誤的,宋徽宗都昏庸到什么樣了,也能稱“圣人”,以能力來說,雖然我不喜歡怕死的趙構,但是我更討厭糊涂的宋徽宗。
而且,在趙構已經為皇帝的時候,岳飛再談“迎回二圣”“直搗黃龍”,其實是在戳趙構的軟肋,金國真的把宋徽宗和宋欽宗放回來,趙構的皇位怎么算?你還把趙構當皇帝嗎?
岳飛最終被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也不是莫須有,而是“非我嫡系,其心必異”,岳家軍本身就有軍閥性質的軍隊,在政治口號上都能夠不與中央保持一致,趙構又有什么理由相信岳飛是忠于自己的呢?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