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說起曹操不可不提的另外三人是誰?他們和曹操是什么關系?
如果要聊曹操,我們得從他一生中挑出三個人:夏侯惇,袁紹,荀彧,分別代表三類人:親人,朋友,臣子。
先說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堂弟,關于夏侯惇有很多東西可說,沖鋒陷陣的猛悍將與屯兵納糧的賢內助,獨眼夏侯與關公的愛恨情仇,以及眾多小說中只有夏侯與曹操可以互稱表字的兄弟基情。但這次只說一件事,曹操建立魏國,以往曹操的所有部下從那天開始全部得叫他魏王,除了夏侯惇能叫他孟德,為什么?當時各將領都授予魏的官號,只有夏侯惇仍受漢朝官職,他便上書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卻認為夏侯惇與他同為漢官,屬于漢朝同僚,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號,可夏侯惇依然強烈請求,最終曹操答應了他的請求封其為魏前將軍。只這一件,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就不言而喻。多提一句,曹操死后數月,夏侯惇抑郁而死。
再說袁紹,提起袁紹,首先想到的是官渡之戰曹操的對手,然后是雄霸冀北的北方霸主,最后才是西園八都尉之一,曹操的摯友。當年曹操跟袁紹,兩個人關系極好,帶著袁術,三個人做過不少混蛋事,三個少時都有豪俠志向,也都有各自的理想。曹操說自己死后希望墓上寫的是漢征西將軍曹操,袁紹說自己要名垂青史匡扶漢室,袁術說自己要當個游俠。但是虎牢關前分道揚鑣,各自發展起各自的事業,曾經的喊著當游俠的,抓起玉璽要當皇帝,說著要當一世名臣的,雄據北方成為了霸主,那個說一生一世為漢室開疆擴土的,迎了漢帝當了漢賊。分開那一刻,就注定了未來必有一戰。
于是幾十年后,曹操來到袁紹墓前,想到的是三十年前一起去偷看別人家的小娘子,想到的是二十年前袁紹在朝會上憤然拔劍,對著董卓高呼: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想到的是十年前在袁術墓前喝酒,回憶以往仗劍洛陽的日子。然后到了今天,他坐在袁紹墓前,靜靜地看著這座墓碑,他想到了朝堂,想到了酒館,想到了青樓,想到了以往的種種,然后想到未來再也見不到袁紹這個混賬朋友了,然后他說:從現在開始,袁家我罩了。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度龂?魏書》。對于曹操,袁紹首先是朋友,然后才是敵人,他們或許不死不休,但他們終究是朋友。
最后我們聊聊荀彧,對曹操來說,荀彧就是他的子房,他的支柱,以及忠實的伙伴。史載荀彧為人偉美有儀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帶香氣。但卻一生悲苦,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漢室與曹公的平衡。只這兩句,一個儀容華美,滿目愁容的美郎君形象就出來了。在荀彧26歲的時候,他選擇了曹操,指望著曹操匡扶漢室,但隨著勢力越做越大,兩個理念的不同就越來越明顯,荀彧要的是匡扶漢室,想讓那個當了幾十年假皇帝的真皇帝上位,曹操想要的卻是周公吐脯天下歸心。在建立魏國這條路上,曹操的最大的敵人,就是扶持了他幾十年的臣子。
荀彧一生清儉,一生只娶一妻,在動輒三妻四妾的漢朝,屬實少見,可見荀彧除了漢室以外,無欲無求。然而隨著大家都逐漸上書提議建立魏國,兩人都不由自主忽略的矛盾終于擺在了臺面上,兩個人為此大吵了一次。這一次,49歲的荀彧選擇了漢室,他并沒有大吵大鬧,只是挑了個平常的日子,服毒自盡,他的身邊只有妻子唐氏陪著他,他的腦中或許想到了其他人對他的評價以及追捧,與郭嘉戲志才等人的談天說地,還有空盒子上顯眼的漢字,他可能想著下輩子要輕松點,但最終荀彧還是過了最苦的一生。
這三個人與曹操的交互,將曹操這個人展現的淋漓盡致。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