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明知誅殺恩師晁錯,七國并不會因此罷兵,為何還要將其腰斬?
錯了,漢景帝就是認為殺了晁錯就可以讓七國退兵,所以將晁錯當做替罪羊拋出去的,而根本不是什么“明知殺晁錯七國不會罷兵”,他要早知道,晁錯未必會死。
(晁錯)
雖然漢景帝算是個不借的明君,和漢文帝一起開辟了“文景之治”,但光從人品上來說,也不是什么好鳥。
我們知道,漢初實行的是封建制和郡縣制二合一的制度,這是劉邦分析秦亡的經驗做出的“創舉”,他在京城周邊實行郡縣制,在邊遠地區分封劉氏子孫,設立諸侯國,認為這樣一旦國家有事,這些劉氏子孫們可以幫助平叛,漢朝江山永固無虞。
分封制相比與郡縣制,是一種落后的制度。它最大的毛病就是中央政府允許一些“獨立王國”的合法存在。
諸侯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治權,特別是大諸侯國,人多,地盤大,資源多,很容易形成強大的地方勢力,對中央政府始終是個大威脅。
在權力的誘惑下,諸侯王們實力增強后,有幾個會一直對中央政府忠心耿耿,至死不變的?
靠血緣關系維系政治,只能說是太單純和幼稚的想法。
劉邦在的時候,可以鎮得住這些子孫,劉邦一死,這種制度的弊端就慢慢暴露出來了。
而漢代初期實行以“黃老思想”的無為而治治國,客觀上也放任了這些諸侯國的膨脹。
一些別有用心的諸侯王招納人才,網羅黨羽,或與朝中大臣勾結,十分囂張。
在西漢的這些諸侯王中,吳王劉濞的實力是最強的。他在吳國開銅礦鑄錢,生產國家專賣的食鹽,吳國的實力大大增強,劉濞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漢文帝時,劉濞的兒子與太子劉啟在下棋時發生爭執,劉啟失手將吳王太子打死,劉濞更是恨之入骨,在此時就深深的種下了造反的種子。
漢景帝登基前,與他的太子家令晁錯關系很好,晁錯幫劉啟分析過分封制的弊端,建議“削地控藩”,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建議景帝削奪諸侯王的封地,解決這個毒瘤。晁錯認為,消藩禍小,不削禍大。
漢景帝在晁錯的建議下,拿吳王劉濞開刀,首先削掉了吳王封地中的會稽和豫章兩個郡,又削了楚王、趙王、膠西王等諸侯王的若干封地,動作幅度很大,觸犯了諸侯王的利益,終于爆發了地方與中央的直接對抗——“七國之亂”。
諸侯王們并不敢直接造反,他們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七個諸侯國聯合起來,兵指長安。
此時的漢景帝慌了手腳,將晁錯拋棄了。公元154年正月,景帝宣晁錯入朝商議政事。
毫無防備的晁錯穿好朝服,行至東市時被中尉陳嘉就地拿下,迅速鍘于鍘刀之下。
晁錯死的時候,還是穿著朝服的,他根本無法相信,自己會不經任何突然之間被殺。
晁錯之死,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他自己身上。削除諸侯王的勢力,讓國家歸于中央政府統治,這一點并沒有錯。
但是晁錯本人是個戰略家而不是個戰術家,他的削藩太快了,動作太大了。
削藩過程中遇到的阻力有多大,也許晁錯沒有認真想過,他只是想當然的認為可以依靠皇權能讓諸侯王們臣服,并沒有做好諸侯王們不服反叛的預案。
他也許根本沒有料到諸侯王們敢起來造反。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沒有做好準備和妥善安排的情況下,實行激進的政策,遇到變故又沒有解決辦法,所以說晁錯的死,既冤也不冤。
(漢景帝)
當七個諸侯國宣布“清君側”的時候,我們的晁錯大人只有兩個對策,一是讓皇帝自己上,“上自將兵而身居守”。這種腦洞大開的建議也只有晁錯能說出來。
讓皇帝上陣,晁錯自己在后方總攬一切,你這是想干什么?
在漢景帝看來,也許諸侯王們真的可能是要清君側,晁錯莫不是要造反?
第二個建議是吳國附近的土地法,只要他們出兵,給他們算了。這又是個沒經過大腦的餿主意。
要求削藩的是你晁錯,現在人家一起兵,你就要把土地給人家,如此出而反而,皇權的威嚴何在,你將皇帝置于何地?
所以漢景帝對晁錯的建議十分不滿,也在情理之中。晁錯自己作死的第二個原因是他鋒芒畢露,不能容人。
他有一個政治對手叫袁盎,晁錯大權在握時,就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一心想弄死袁盎。
可是袁盎也是景帝很信任的大臣,本身并無什么過錯,只是性格上和晁錯不合,有過爭執而已。
所以在諸侯王們叛亂時,袁盎等來了報復的機會。正是他建議景帝殺掉晁錯,使七國無出兵的正當理由,讓景帝占據道德至高點,化解這場危機。
客觀上來說,我們不能怪袁盎,畢竟是晁錯先想弄死他的,袁盎找機會報復是很正常的事。
(七國之亂)
當然,景帝也要對晁錯之死負責。畢竟削藩是最符合景帝利益的,晁錯也是在他的支持下進行削藩的。
現在遇到問題,領導一推了之,讓晁錯出來頂罪,是比較卑鄙的做法。
晁錯之死,并沒有讓七國罷兵,可見所謂“清君側,誅晁錯”只不過是一個政治幌子,諸侯王們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損,而與中央政府對抗的。
但是幸好中央政府很強大,只經過了幾個月就平定了這場叛亂。
叛亂平息后,諸侯王的勢力受到致命打擊。景帝趁勢收奪各諸侯國封地,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景帝采用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計劃,先后分封了十幾個皇子為諸侯王,諸侯王的實力大大削弱。
漢武帝時用"推恩令"進一步削減諸侯王的地盤和實力,最終解決了分封制給漢朝帶來的威脅。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