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殺豬賣棗之徒,為何有著頂尖的功夫,誰教的?
關羽張飛有萬人敵的稱號,向來以勇猛無敵著稱,很多人好奇他們這樣底層的人為何有這么好的本領,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們師承何處,所以所有的都是道聽途說。
其實,關羽張飛的這種勇猛和平常說的武藝、甚至武俠小說中的武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武將的相關技能并不是飛檐走壁、上跳下竄的功夫,而是簡單的騎射、搏斗技能。
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大部分人以為三國時期兩軍交戰會和拳擊比賽一樣一二三的上,大多數時候實際上都是一哄而上,古代主將負責的是統馭全局、指揮全軍贏得戰爭,而不是二百五一樣逞匹夫之勇,前去和另一方的主角近身搏斗。
所有關羽、張飛也是不會前去單挑,除非禮貌性的進行技能切磋,這樣一般都是本陣營,很多時候,文官都是統御大將的主將羊祜、陸抗、陸遜、馬謖等都是,他們并不需要前去搏斗。所以,關羽張飛的頂尖武功更多的是吹出來的。
當然,并不是說他們完全不會,自從184年黃巾起義開始,他們就從軍到220年左右,這一些人三十多年在軍隊中見慣了腥風血雨,他們的臨陣經驗比一般人多得多。他們的功夫就是來自于長期的軍旅生涯,加上本人人高馬大,力氣大,往往會占有優勢。
譬如史書記載關羽刺殺顏良的時候既沒有大刀,也沒有赤兔。全憑自己速度快,對方來不及反應。
《三國志·關羽傳》: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當然,這樣說并不是說他們完全手無縛雞之力,一無是處,在古代君子六藝,是考驗一個男人的基本常識,加上春秋、戰果、秦漢一來一直尚武,民風彪悍,很多時候都是全民皆兵。
這樣,他們就有先天優勢,不像現在的人,嬌生慣養,讀書人作為職業從宋朝開始的。在之前,可得什么都要會。
《周禮·地官》:“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之中的“六藝”。這一些并不是平常說說,而是從小就學習,不一定需要名師指導,一般鄉里的人就有教頭直到,所以關羽張飛的老師也找不到。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