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有多陰險?冬天不給士兵棉衣遭凍死,多年后才知他的用意
引言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三國時期絕對是一個最為璀璨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誕生了許多仍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英雄人物。
比如說司馬懿就是有名的奸雄,雖然他生前一直是曹魏的謀臣,但他的后代子孫卻篡奪了曹魏政權(quán),并建立了晉朝,今天筆者給大家講述的就是有關(guān)于“冢虎”司馬懿的故事。
司馬懿出生于河內(nèi)大族司馬氏,從小便展露出驚人的天賦,不僅滿腹經(jīng)綸,更擅長王霸之謀。彼時司馬懿明知曹操性格多疑,因此便托病在家不出仕,不過曹操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雄主,自然也有著過人的氣度,然而為了逼迫司馬懿出仕為官,曹操甚至不惜背上逼迫臣子的不好名聲,以關(guān)入監(jiān)獄為要挾,讓司馬懿為自己出謀劃策。
雖然在曹操身邊,司馬懿每天都盡心盡力工作,但在某些時刻仍會顯露出不臣之心,而曹操在看到司馬懿的狼顧之相后,甚至晚上還做了“三馬食槽”的噩夢,于是他便告誡兒子曹丕要注意防范司馬懿。
然而曹操并不會因此殺死司馬懿,一方面當時曹魏還沒有統(tǒng)一全國,因此司馬懿的聰明才智還有用處。另一方面司馬懿出生于豪門大族,如果貿(mào)然殺掉,可能會引起其他豪門士族的不安,不利于曹魏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
然而在曹操死后,司馬懿仍然一步一步獲得了曹魏的信任。在第5次北伐中司馬懿憑借避戰(zhàn)不出的計策,硬生生地將諸葛亮拖到病死,而他也憑借著這一戰(zhàn)而得以升官加爵,成為曹魏中的實權(quán)人物。
當時恰逢遼東軍閥公孫淵發(fā)動叛亂,由于遼東地處偏僻深遠之地并且天氣寒冷,對于如何討伐公孫淵,曹魏君臣都無法拿出一個章程,最終為皇帝只好請老臣司馬懿出兵征討叛軍。
公元238年,司馬懿率領(lǐng)4萬兵馬前往遼東平叛。司馬懿通過聲東擊西之計,直接撲向叛軍老巢襄平,而叛軍主力此時正在遼水邊布防,因此襄平兵力空虛,公孫淵見此只好調(diào)兵回防,而公孫淵的舉動卻恰好中了司馬懿的計謀,他率領(lǐng)軍隊設(shè)下埋伏,伏擊了倉皇回城的公孫淵,在很短時間內(nèi),司馬懿的大軍就連續(xù)戰(zhàn)勝公孫淵三次并且包圍了襄平。
最終公孫淵被司馬懿所殺,而司馬懿在平定叛亂之后,并沒有選擇班師回朝,而是展現(xiàn)了他陰毒狠辣的性格,他對襄平城進行了屠城。屠殺了15歲以上男子7000余人,隨后他又將遼東的百姓遷入中原,這也為后來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可以說司馬懿的行為不僅禍害了當時的軍民,更是給后人留下無窮禍患。
他的狠毒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敵人上,對自己的士兵也同樣如此。當時遼東叛亂平定之后,已入冬季,天氣異常寒冷,士兵們無法忍耐寒冷,便向司馬懿請求發(fā)放棉襖。
然而司馬懿卻以棉襖是管家之物,不可擅自分發(fā)為由,拒絕向士兵發(fā)放棉襖,這使得很多士兵都被凍死在返程的路上,對此司馬懿卻漠不關(guān)心。
那么司馬懿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事情的真相在11年后被揭開了,原來司馬懿是害怕自己功高蓋主,所以選擇這樣做來自污名聲。不過從后面的史實來看,他的這一做法的確讓他獲得了魏明帝的信任,認為他和諸葛亮一樣是個大忠臣,并將自己的太子托付給他。
然而司馬懿所謂的忠誠都是假裝的,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了政變,篡奪了曹魏政權(quán),而此時司馬懿才終于卸去他的全部偽裝,露出了殘忍的毒牙。
或許司馬懿的陰狠都是裝出來為了博取君王信任的,但他所做的這些事情卻真正傷害到了無辜軍民,也怪不得他陰狠的性格留給了子孫后代以后,使得后代所建立的晉王朝在持續(xù)僅僅154年后就滅亡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