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起點最高的人,三次機會得到天下,他都錯過了
三國爭霸賽,要說剛開始誰的機會最好,那肯定不是劉備了,可以說他是條件最差的那個。雖說他有著劉皇叔的名號,可其實知道他的人不多,大家一起開會了,袁術看都不看他一眼,后面頂多是給他一張椅子坐。
劉備可以說前半生都在四處奔跑,沒有自己的根據地,都是寄人籬下,他的事業真的就是靠自己,一點點這樣打拼出來的。
請點擊輸
孫權家條件也很一般,孫堅以前還在袁術手下討生活,就是因袁術讓他去打黃祖,所以孫堅才早早喪命了,那時候孫權才九歲。
再說曹操,他的條件怎么樣呢?他比起前兩位來條件是好那么一丟丟。他爺爺是中常侍,他父親當過三公,尤其是他父親曹嵩當過大司農,這是東漢的財政部長農業部長等等跟錢有關的部長,這可是油水足的差事,所以他們家是撈了很多錢,這個三公的官職,就他用貪污的錢買來的。但錢不多,不見的是件好事,曹嵩后面搬家,就是隨身的財物太多才招來殺身之禍。
曹操剛起家那會,也是用的這些錢來招兵買馬的,這么說起來,曹操也算得上是官二代了。但是呢曹操雖有點家底,但是畢竟他們家不是那種士家大族,頂多就是算是個暴發戶。
那這樣的人家,通常來講,是得不到社會上流貴族尊重的,沒有社會號召力。
那像袁紹就不同了,他就是世家大族。所以關東聯盟一起打董卓的時候,大家就奉袁紹為盟主,而不是讓曹操當盟主。
所以袁紹給何進說了幾句,何進立馬就要殺太監了;所以荀彧、郭嘉他們一開始就跑到了袁紹的陣營里去;所以許攸,他跟曹操袁紹都是小時候的朋友,但長大了干事業,許攸還是要投奔袁紹。
這就是世家大族的影響力。
由此看來了,在三國各英雄中,袁紹的起點最高,條件最好了。袁紹他曾有三次機會得到天下。
第一次就是殺太監,本來是袁紹建議何進誅殺太監的,這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很多人都想這么干。這個時候,袁紹跟何進兵權在握,皇帝又小,他成功機率是十分大的。
當時何進對袁紹特別的信任,他把司隸校尉這個京城最重要的官職給了袁紹。司隸校尉究竟是個什么樣的職位呢?在蔡質《漢儀》是這樣寫的:“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后到先去。什么意思,這就是權力獨立任何行政體系,專管皇孫貴族的。牛不牛看開會,人家是最后一個到,最先一個離開的。
袁紹得到這個位置,真是放手大膽地去干就成了,這個時候,如果袁紹能夠果敢一些,那大事就成了。殺了太監,他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那些曾受過黨錮之禍的受害者,那肯定把袁紹當成大恩人來看,定會奉他會領袖。接下來,何進都要靠邊站,把位子讓出來給他,袁紹再接再勵一把,就是下一個王莽了。
但是,袁紹在這節骨眼上,他慫了。他擔心萬一事不成,那自己可能會倒霉,所以他想來個借刀殺人,從外面引其他兵來。結果,人家董卓這刀不好借,他干了大事,機會自然也不會放過,袁紹只好灰溜溜地逃出了洛陽。
第二個機會就是酸棗之盟,當時袁紹是聯軍盟主,這時候,只要他振臂一呼,大軍殺進洛陽,那大事就行了,他袁紹依然是士族的領袖人物,洛陽乃至天下就是他的。
就這樣袁紹失去了第二次機會。
那還有一次機會就是官渡之戰了。
這一戰,力量懸殊,袁紹十萬兵馬對曹操區區不三萬兵馬。真是閉著眼晴他都能贏。可能就是過于自信了,袁紹非得急于一時拿下曹操,在曹操燒他糧倉的時候,他還在死攻曹操的大營,不去保護自己的糧倉,結果只能悲劇了。
那還有人分析說,就算是官渡大敗了,也沒關系,回去好好的總結下經驗教訓,還有跟曹操再拼拼的可能,必竟他還有一個好謀士田豐在。田豐幫著袁紹出了不少的計謀,公孫瓚就是敗在田豐的計謀之下。可是袁紹是個沒啥胸懷的人,這次官渡失敗了,也是錯在他沒有聽田豐的建議,結果吃了敗戰,他不但不悔改,重新重用田豐,反而惱羞成怒把田豐給殺了。
這袁紹手里明明握了一手好牌,可偏偏最后輸得短褲都沒有了。
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所在吧。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