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急太監急,到底是什么事情,讓太監比皇帝還急?
皇帝不急太監急!
這句話最原本的意思是跟今天有很大差別的,它的誕生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與喝酒有關。
《黃帝內經》中曾記載:黃帝善飲,聞得宮內有一太監海量,詔之與之對飲,酒過三巡,太監內急只好服輸,黃帝笑曰:“此乃黃帝不急太監急也。”(此太監不是彼太監)
大致意思就是黃帝喜歡喝酒,聽說宮里有個太監很會喝酒,就要與其斗酒,最終太監因為酒喝多了想上廁所,就只能認輸了。而這句話在人們口耳相傳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皇帝不急太監急”。
第二種說法就比較香艷了,其是誕生在皇帝后宮的侍寢流程之中!
在如今的各種影視劇之中,對于宮妃在后宮中侍寢的流程也有一定的紕漏。以清朝為例,皇帝在平時是不可以對某一位宮妃進行專寵的,要最大程度地保持雨露均沾。
所以在每天處理完政事以后,就有房事官員(太監)拿來許多寫著宮妃名字的牌子讓皇帝抽簽,抽到哪一個宮妃的話,當天晚上就需要她來宮中侍寢。
負責該事務的太監在拿到牌子以后就要著手安排此事,他首先會來到宮妃宮中進行通報,告知該宮妃晚上的“任務”,然后讓她趕快進行沐浴和梳妝打扮的工作,這個流程被稱作“凈身”。
等到宮妃把自己“收拾”好了以后,負責此事的太監就會讓人把宮妃的衣服脫光,用被子包好(脫光衣服是為了保障皇帝的安全,避免宮妃中有攜帶武器的殺手出現)。隨后抬入君主的寢宮之中。
到這個步驟以后,房事太監的任務就算完成一半了,不過他接下來還有提醒皇帝不要“貪歡”的任務。皇帝地位再高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在房事方面也有可能“把持”不住,畢竟自己見到的都是有傾城之貌的女子,一夜之間多尋歡了一會也很正常。
可在古時的集權制度之下,整個國家的事務都需要由皇帝進行批復,這些政務會耗費他很大一部分精力。如果在前一天晚上的房事活動中過于勞累,皇帝的身體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透支(過度的房事會讓精神萎靡),如此一來第二天上朝之時一定會沒有精神,處理政務之時也有可能出現失誤。
如果說當天需要處理的事情中沒有特大事件,皇帝出現點失誤也沒什么問題,不過若是出現了國家大事,皇帝萎靡的狀態就不足以好好應對了,這樣一來也會給國家帶來重大影響。
還有在古代中醫理論中,不易過渡行房,正所謂“大泄傷人”,“一滴精十滴血”,如果皇帝與妃嬪同房時間過長,他們認為會對皇帝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皇帝頻繁的“應酬”,會造成皇帝的精氣、腎氣造成損傷,有可能因為雙方過分激動而造成“猝死”這種事兒既不安全也不光彩。當年漢成帝就是死在了床上,成為歷史笑柄。
所以在宮妃開始侍寢以后,一旁的房事太監就要開始“計時”,等到了一定的時間以后就需要提醒皇帝該休息了。不過這時候的皇帝正處在“云雨”之中,亢奮狀態下的他并不一定會理睬太監,所以也可以說這時候的皇帝一點都“不著急”。
而有任務在身的房事太監就要開始著急了,如果皇帝過于“貪歡”而出現了身體問題,導致第二天上朝之時狀態不好,那么自己也會受到相應的處罰。而如果皇帝因此而身體受損,那太監們基本上也差不多了。
所以太監們會繼續催促皇帝休息,若是在多次催促以后仍然聽不到皇帝的答復,“著急”的太監甚至會直接進入“臥室”制止皇帝了。
總之時間一到,敬事房公公就必須做自己該做的事。否則,不僅皇帝會背上“淫”的名聲,敬事房公公也要被砍頭。因此太監不急不行啊。
這就是“皇上不急太監急”的由來。
不過對于敬事房的職責里是否含有負責皇帝房事仍然存在爭議。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對敬事房的描述就是負責管理太監和宮女事務,并沒有提到管理關于皇帝房事的事務。
而所有關于敬事房掌管皇帝房事的文字描述,到目前為止只發現了《清代野記》這一本書,因此在這一方面還是值得商榷的。
與版本一相比,筆者本人更傾向于版本二。這種說法更符合現實,而且流傳到今天以后,就成了我們口中調侃某人做事著急的話語,如果了解了它最“原始”的意思,或許才能把這句話使用出“精髓”。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