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跟藺相如是后人傳頌的經(jīng)典,后來怎么樣了?老師不愿意告訴你
廉頗,戰(zhàn)國末期趙國名將,同白起、王翦、李牧并稱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他勇猛果敢,屢立戰(zhàn)功,官拜上卿。他與藺相如的故事也成為后人傳頌的經(jīng)典,還被寫進了教科書。
公元前283年,藺相如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才智讓和氏璧完璧歸趙,秦國對此很不滿意。不久秦國攻打趙國,占領石城,次年,又殺了兩萬趙軍。秦王想要與趙王在澠池握手言和,趙王害怕秦王耍花樣,不敢前往。后來,藺相如陪同前往,廉頗護送。廉頗周密安排了人保護趙王,藺相如則在談判桌上與秦王周旋,震懾秦王和群臣。有了兩人的保護,趙王平安歸來,認為藺相如功勞最大,將他也封為上卿,位于廉頗之上。
趙王的行為引起了廉頗的強烈不滿。在他心中,自己才是功勞最大的那個,藺相如一個平民只是會耍點兒嘴皮子功夫,憑什么爵位在自己之上?下次見到相如定要要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后,對廉頗是能躲則躲。門客都看不下去了,問相如是不是怕廉頗?相如回答說:“連秦王都不怕,更不用說廉頗了。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正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假如我們倆內(nèi)訌,不是給了秦國可乘之機嗎?在國家安危面前,私人恩怨算什么!”
廉頗知道相如的態(tài)度后,頓覺自己是一個小肚雞腸之人,于是赤裸者上身,背著荊條,去賠罪。兩人一笑泯恩仇,成為好友,共同守護趙國。秦國因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不敢貿(mào)然來犯。
公元前259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名將趙奢已經(jīng)去世,藺相如也病危,掌管軍事的只有廉頗一人。秦軍來犯后,趙孝成王派廉頗前去應戰(zhàn),秦軍數(shù)次打敗趙軍。廉頗換了個對策,選擇拒不出戰(zhàn),堅守陣地,面對秦軍的挑釁,他都置之不理。結果趙孝成王聽信謠言,藺相如勸過他,不聽。臨時命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軍,取代廉頗。
趙括沒有繼承到父親的雄才偉略,他不懂得變通。也不認同廉頗之前的做法,選擇出城迎戰(zhàn)。結果慘敗,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差點滅亡。幸好楚、魏出手相救,藺相如大約在這一時期去世,廉頗的晚年過得也很凄慘。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登基。他一繼位就解除廉頗的軍職,讓樂乘代替。廉頗恰好在外領兵,知道后很憤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被排擠的廉頗投奔魏國大梁。
魏王擔心廉頗不是真心實意投靠的,所以只是收留他,并未給他要職。趙國失去廉頗后,被秦軍多次圍攻,趙王想廉頗回來,終沒如意。廉頗也因為趙國不再重用他感到郁悶,公元前243年,病死在異鄉(xiāng)——楚國。廉頗去世后,秦國再無后顧之憂,不久就滅亡趙國。
藺相如和廉頗的結局都不是很好,這可能就是老師和教科書不告訴學生兩人結局的原因吧。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