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先秦時期的8大帝王之劍,其中夏朝有3把,而商朝僅有2把
劍道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記載甚至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在《軒轅金鼎文》上有黃帝崆峒問道廣成子,鼎湖之畔煉丹劍的記載。雖然不知真假,但這的確是關于華夏劍道文化的起源了;在之后的數千年時間里,劍在華夏的地位都是根深蒂固的,據說古王皆有君子之氣,亦有皇上君臨天下之說,故而劍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當然,從劍的“百兵之君”的美譽可以看得出來,古代的帝王都喜歡配劍,包括三國時期劉備所鑄的“蜀主八劍”,劉禪所鑄的鎮山劍,孫亮所鑄的流光劍,曹丕所鑄的飛景、流彩、華鋌等等;而劍的文化,在先秦時期更為昌盛,當時但凡有地位的士人,皆身配寶劍,因為這是身份的象征,包括孔子,也是腰間配了一把寶劍。
雖然中國歷史上的名劍眾多,其中最為有名的莫過于軒轅劍、湛瀘劍、赤霄劍、泰阿劍、七星龍淵劍、干將莫邪劍、魚腸劍、純鈞劍、承影劍,但這多屬于傳說中的存在;而這里要盤點的,是先秦時期的八把帝王之劍,這八把寶劍雖然可能名氣不顯,但在當時,卻是最為尊貴的存在,現在這里就來看看是哪八把寶劍吧:
TOP、8誡劍
這把誡劍是秦昭王嬴稷所鑄的佩劍,秦昭王嬴稷乃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庶弟。在秦武王去世后,由于無子,故而秦昭王嬴稷奪得王位,其在位期間襲承父祖之基業,開疆拓土,蠶食山東六國,形成天下俱弱而秦獨強的格局,為秦國的最后統一奠定國基。而這把誡劍就是他在位期間所鑄,長三尺,銘曰誡,大篆書。
TOP、7駿劍
駿劍乃是周簡王姬夷所鑄的佩劍,周簡王姬夷是周定王之子,東周第十位君王,共在位十四年。但由于周簡王姬夷在位時,周天子權威已經蕩然無存,故其本人也無要事可述。但周簡王姬夷在位期間,仍是鑄了一柄寶劍,以表心中的報復,此劍長三尺,銘曰駿,大篆書。
TOP、6鎮岳尚方劍
這把鎮岳尚方劍乃是周昭王姬瑕所鑄的佩劍,周昭王姬瑕是周康王姬釗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周昭王繼位后,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厲、曾、夔,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他一共鑄五劍,各投五岳,銘曰鎮岳尚方,古文篆書,長五尺。但三年后,周昭王再次親帥六師伐楚,結果全軍覆沒,死于漢水之濱。
TOP、5照膽劍
這把照膽劍乃是商王武丁所鑄的佩劍,武丁是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在位時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說及甘盤、祖己等賢能之人輔政,勵精圖治,使商朝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得到空前發展,史稱“武丁盛世”。武丁在位期間鑄一劍,長三尺,銘曰照膽,古文篆書。
TOP、4定光劍
這把定光劍乃是商王太甲所鑄的佩劍,太甲是商湯嫡長孫,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太甲繼位之初因任性妄為導致朝政昏亂而被四朝元老伊尹所放逐在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于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而太甲在位后期鑄一劍,長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書。
TOP、3夾劍
這把夾劍乃是夏王姒孔甲所鑄的佩劍,這姒孔甲乃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而這姒孔甲在位期間,喜好信奉鬼神,而且肆意淫亂,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加衰落,逐漸走向崩潰。但他在位期間,卻是采牛首山鐵,鑄一劍,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
TOP、2太康劍
這太康劍乃是夏朝君王姒太康所鑄的佩劍,而這姒太康乃是夏朝第三任君王;但這姒太康自小嬌生慣養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后的生活更是腐敗,只顧游玩享樂不理朝政,外出狩獵數月不歸;被羿奪權史稱“太康失國”,姒太康流亡至戈地。他在位期間,鑄一銅劍,上有八方面長,三尺二寸頭方。
TOP、1日月星辰劍
這日月星辰劍乃是夏朝君王姒啟所鑄的佩劍,這姒啟是大禹的兒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啟在禹死后,取代伯益繼位。通過甘之戰,擊敗強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但同時,夏啟也“荒于音樂和飲食”。在位晚期,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蕩。他一生四處征戰,最終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他在位期間,鑄一銅劍,長三尺九寸,后藏之秦望山腹。上刻二十八宿,文有背面,面文為星辰,背記山川日月。
以上就是先秦時期的八大帝王之劍,但從這把寶劍的所有者可以看得出來,并不是只有有為之君才能鑄劍以表功績,其實更多的鑄劍者乃是“昏君”或者“亡國之君”;真正的有為之君根本沒有那么多閑心和時間去鑄劍,以當時的工藝水平和科技水平,每鍛造一口寶劍,都要耗費無數人力和物力才能做到。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