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當太子太平公主想廢他,當皇帝又想毒死他,為何那么恨他?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武則天對兒子很嚴酷,但對這個女兒卻是愛護備至。太平公主很聰明,很有心計。儀鳳年間,吐蕃要求公主下嫁,她就要求做女道士,借以逃避和親。一次,她穿上武官服裝去見高宗、武后,武后問她為什么穿軍裝,她說可以轉賜給駙馬。高宗聽了,知道女兒想結婚了,就招駙馬都尉薛璀的兒子薛紹為婿,薛紹的母親是太宗之女城陽公主,表兄妹結合算是親上加親。薛紹生得一表人才,太平公主也是個美女,珠聯璧合,一時傳為佳話。
可是好景不長,由于受到瑯琊王謀反案牽連,駙馬都尉薛紹被囚,死于獄中,太平公主成了寡婦。雖然武則天加封她食邑三千戶,但她仍然郁郁寡歡。武則天便又為她擇偶,當時,適逢武承嗣喪妻,武則天欲招為駙馬都尉,太平公主不愿意。武則天叫她自己選擇,她說要嫁給武攸暨。武則天說:“攸暨已有妻室,恐怕不妥。”太平公主說:“這很容易,只要你一句話不就解決了。”于是武則天派人毒死武攸暨的妻子,讓太平公主安心與武攸暨完婚。
太平公主與李顯、李旦兄妹間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太平公主在張柬之殺張易之、張昌宗迎中宗復位出過力,所以中宗復位后即加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從此,太平公主更加積極參預政事。
中宗被毒死,十六歲的重茂即帝位。韋后被誅后,太平公主又積極從事擁立相王旦為帝的活動。李旦對此,表示固辭,他認為少帝重茂是自己的親侄子,怎可將他趕下帝位。后來經過兒子李隆基等固請,方才答應。次日早朝,太平公主早早來到殿中,等到大臣入朝,便高聲說:“少帝重茂欲將帝位讓給叔父,你們看好不好?”大臣們齊聲說好。此時重茂坐在御座上尚不知道什么情況,太平公主走上去一把將他拉下御座,迎入李旦登位,是為睿宗。
睿宗宣布大赦天下,封重茂為溫王,賜太平公主食邑萬戶。其他功臣一律加官進爵。只是冊立太子一事,立長子還是立有功的幼子,一時難以決定。睿宗長子宋王成器有自知之明,便對睿宗說:“國家承平時,應該立長,國家有危難時,應該立有功者,平王隆基功大,可以立為儲君。”中書舍人劉幽求接著說:“平王安社稷,救君親,功勞很大,應當冊立。”群臣大多附和,于是決定冊立李隆基為太子。
睿宗非常器重胞妹太平公主,凡事總要和她商量。太平公主也自恃功高,積極參與重大政事。起初她看到太子只有二十多歲,以為他年紀輕,經驗少,可以收為已用,但逐漸發現,太子是個有獨立見解的人,遇事敢于發表意見,甚至發表與自己對立的意見,因而對這個侄兒便心懷不滿了。
到了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請立后,睿宗說:“劉妃與竇妃都已亡故,朕何忍再立皇后,倒是應該追封她們為皇后。”太平公主說:“劉妃應該追封,竇妃嘛,我看就算了。”原來竇妃是李隆基的生母,太平公主的弦外之音,睿宗還是聽得出的,就是不同意追加封現太子的生母。睿宗并沒有按太平公主的意思辦,而是將已故的兩位妃子都冊封為皇后。太平公主得知后,心中更是不快。于是進一步散布流言,說什么“東宮心懷叵測,倚姚崇、宋璟為左右手,不目必生變故。”睿宗聽到后,召侍中韋安石詢問情況,韋安石說:“這是謠言,恐有奸人挑撥是非。”
太平公主見睿宗沒有動靜,竟然出面邀請大臣示意要廢太子。宋璟說:“東宮撥亂反正,立有大功,為什么要廢?”太平公主大怒,拂袖而去。于是宋璟、姚崇就去見睿宗說明情況,并要求唐睿宗將太平公主安置外地。睿宗說:“朕只有這一個親妹妹了,怎么能忍心將她安置到外地。”幾天后,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說進諫說:“既有奸人離間太子與皇上的關系,何不索性叫太子監國,這樣做謠言就不攻自破。”睿宗同意,便命太子監國,同時終于下決心將太平公主安置到蒲州。
太平公主臨行時,召見太子說:“我一切都是為你父子二人打算,你卻以怨報德。”太子說:“侄兒怎么敢這樣做。大概是姚、宋二人奏請陛下這樣做的,我要求陛下處置這兩個人就是了。另外,不久之后,我將奏請將姑母接回。”于是太子奏請皇帝,將姚崇貶為申州刺史,宋璟貶為楚州刺史。
不久,睿宗準許太子請求,將太平公主接回長安。太平公主回來后,更進一步地培植私人勢力,不管投靠者面目如何,只要肯為自己效力,一律收留。一次慧星出現,太平公主又指使術士上奏睿宗說:“慧星出現,乃除舊布新之象,前星也有變動,大概是太子要做皇帝了。”所謂前星,指的是太子。《漢書?五行志》:
“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
太平公主原意是暗示太子要早日登基,以挑撥睿宗父子關系,但睿宗卻表示要順從天意,早日傳位。術士將睿宗意見報知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感到弄巧成拙,有苦難言。
太平公主于是又唆使左右上奏,阻止皇帝早日禪位,但奏章呈上后,卻如石沉大海杳無消息。太平公主又使人去勸說太子,告誡他不要早日繼位。太子就入宮對睿宗說:“兒臣僅僅立了一點功,便被立為太子,已經是格外蒙恩了,如今父皇想早日傳位,不知是什么意思?”睿宗說:“天象示警,應該傳位避災,你為國立了大功,早日傳位,就是順從天意。”太子固辭,睿宗說:“你想做孝子,就該聽話。”太子只好退出。
第二天,睿宗便下了詔書,傳位于太子,是為玄宗。此為延和元年(公元712年)的事。
玄宗登皇帝位,改元為先天,宣布大赦,立太子妃王氏為皇后。凡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命及重大政事,還要奏明太上皇,得到同意后才能執行。
太平公主見李隆基已登皇位,后悔不及,于是想到毒死玄宗。玄宗平時常服赤箭粉,太平公主乃派宮女元氏去玄宗處專為調制赤箭粉,囑咐宮女趁機下毒。所謂赤箭粉,即天麻粉,為養生補品。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藥議》中說:
“赤箭,今之天麻也……此神仙補理,養生上藥。”
當元氏還未來得及下毒時,其事已為中書侍郎,玄宗做臨淄王時的老友王琚所探悉。王琚連忙稟告玄宗,勸玄宗不能再猶豫。恰巧此時張說遣使進獻禮物一盒,玄宗打開一看,見是佩刀一柄,立即領會張說的意思。于是下決心誅滅逆黨。
太平公主聽宮女元氏已自殺,知道投毒事敗,乃召集親信會商,決定舉行軍事政變計劃,到時指定人員率羽林軍直入武德殿,逼玄宗退位。此時太平公主的兒子武崇簡卻反對這種做法,他對太平公主說:“母親養尊處優,富貴雙全,為什么還不知足,到底為的是什么?”太平公主大怒,便當頭一杖打得崇簡血流滿面,抱頭而退。一場政變迫在眉睫。
玄宗此時決定先下手為強,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三日命令王毛仲等武將率軍將太平公主黨人,不論文臣武將捉一個殺一個。太上皇聽到外面亂哄哄,登承天門城樓詢問,當得知是因太平公主圖謀不軌,玄宗正搜捕余黨時,便嘆息而去,并下詔說:“此后軍國大計,一任玄宗處理。”玄宗見詔即命人去捉拿太平公主。
最后于南山寺廟中將太平公主捉到,押回長安,賜自盡。她的兒子武崇簡免于一死,賜姓李,仍舊以原職任用。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