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頭號謀士,曹操的夢想搭檔,多活20年,則漢室可興
在以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之中,我們常常為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所嘆服,認為他“借東風”、“草船借箭”等等什么都能干,可惜的是攤上了這么個“桃園三坑”,最終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然而事實上諸葛亮雖然的確能力出色,可是并非演義之中這么夸張,相反他是一個全能綜合性人才,軍事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劉備集團之中,劉備一直讓他管理后勤方面的事務,因為缺少了諸葛亮,當時還真不能運轉起來。
而在劉備集團的謀主之中,諸葛亮一直未占據C位,在前期是龐統,可是在攻西川時候死了,而龐統死后這個人才是劉備手下第一謀士,而這個人很多人也很熟悉他就是法正。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法正
法正本身是益州劉璋集團的人,在漢末群雄爭霸的時候,由于劉璋的暗弱性格所以一直不想東出,就想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對于百姓來說,劉璋這樣的君主可以保一方平安,可是對于像法正這樣的人來說,在亂世之中不能一展才華實在是可惜。
因此就和張松等人合計,想要出賣西蜀地圖換取榮華富貴,一開始相中的是曹操,可惜曹操這是個“顏值控”,他看見張松長得丑就刷掉了他,最后法正等人才選擇了劉備。
而法正這個人其實很像曹操帳下另一個謀士,賈詡,因為兩人本質上都是同一類人,“利己主義者”,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而不顧死活,這才是兩人最令人恐懼的地方,賈詡一計禍亂長安,而法正一計西川涂炭。
在當時劉備和劉璋徹底撕破臉皮之后,戰略主動權其實牢牢占據在劉備這里,畢竟西川是劉璋的地盤,而劉備只是外來戶,而且糧草輜重一開始都是劉璋幫忙籌劃的。
因此當時劉璋手下謀士建議劉璋進行堅壁清野,當劉備聽到這個計策的時候,他自己都嚇了一身冷汗,這個計劃一旦實施,那么劉備在西川再無立足可能。
而法正一聽到之后則說道:‘不要緊,發兵繼續進攻,劉璋不會這么干?!赃@么篤定是因為對劉璋的全面認識,因為劉璋為人暗弱,且愛惜百姓不會這么干。
而事實證明,法正的想法沒錯,劉璋的這個性格注定了他在西川無立足之地,而正是憑借法正取西川的功勞,后期法正的地位在劉備集團水漲船高,就連諸葛亮都拿他沒辦法。
劉備入主西川之后,當時西川豪強都對劉備不怎么服,又是法正從中撮合讓劉備娶了吳皇后,讓蠢蠢欲動的西川豪強安靜下來,鎮壓了一次叛亂。
所以從這就可以看到法正恐怖如斯。
漢中之戰,精心謀劃,連曹操都脊背發涼
如果說進入西川只是小試身手,那么后來的漢中之戰就是法正的主場,在這一次戰爭之中,諸葛亮全權在后方調度軍需,前線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是由法正輔助劉備然后執行的。
當時曹操在擊敗張魯之后,照理來說應該立馬揮師南下進攻西川,可是這個時候曹操反而停滯不前了,只留下“虎步關右”的夏侯淵駐守漢中,其余的返回中原。
此時敏銳的嗅覺讓他意識到曹操的后方肯定不穩,勸說劉備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攻漢中。法正的預感沒有錯,當時曹操內部發生了“政變”,此時“魏諷之亂”讓曹操抽不開身,他必須親自回去解決。
而就趁著曹操解決內亂的這個空隙,劉備盡出西蜀之兵進攻漢中,可是當時夏侯淵可謂是曹魏帳下第一大將,而且漢中的地理位置不可謂不重要,曹操雖然撤走了,可是留下的兵馬不少。
在戰略初期,夏侯淵牢牢地控制著陽安關,只要陽安關不丟,劉備就無可奈何。而法正這個時候出奇謀了,放棄陽安關轉戰定軍山,奪取其外圍陣地迫使夏侯淵分兵,然后實行各個擊破的策略。
劉備也聽從了法正的建議直接繞道定軍山,這下可把夏侯淵嚇了個機靈,定軍山一旦有失等于后路都沒了,那么漢中必將不保,因此立馬派出張郃前去救援。
張郃這邊一分兵,劉備這邊就有救了,這邊張郃作戰不力,迫使夏侯淵繼續調兵救援張郃,這就導致夏侯淵這邊軍事力量不足,因此法正立馬派遣黃忠進攻夏侯淵,直接斬殺了夏侯淵。
夏侯淵一死,整個漢中的曹軍震動,因為主帥被殺導致曹軍群龍無首,這下聽誰的呢?在這之后張郃收集殘部,收縮戰線,而劉備則趁機發動進攻。
這個時候曹操聽到了漢中的消息,想要趁這個時候救援漢中,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漢中士氣盡失,外圍陣地也盡數落入劉備手中,曹操已經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最終不得已之下退出漢中。
漢中之戰的失敗讓劉備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主動擊敗了曹操,而法正在此之后地位直線上升,幾乎可以和諸葛亮平起平坐,而曹操在得知了漢中之戰的失敗全是因為法正的緣故,不由得感慨一聲:“吾手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可惜的是,在漢中之戰后不久,法正便去世了,后來的夷陵之戰沒有人幫助劉備謀劃,諸葛亮發出一聲嘆息:‘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p>
可見在當時蜀漢陣營之中,法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謀主,占據劉備C位位置,可以說他的恐怖絕非虛言,他若不死肯定能幫助劉備擊敗東吳,到時候便是二分天下了,甚至能夠復興漢室也未嘗可知。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