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李亨到底為什么要在篡奪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唐肅宗李亨在安史之亂時篡奪了唐玄宗的皇位,安史之亂唐玄宗一行人逃出長安之后,經歷了馬嵬坡兵變,這個時候唐玄宗其實就已經大權旁落了,安史之亂歸咎原因還是因為唐玄宗任用安祿山和楊國忠,特別是楊國忠,在楊國忠最得寵的時候,太子李亨在他面前都要謹言慎行,所以在馬嵬坡之變后,太子李亨肯定得抓住機會繼位登基稱帝。
李亨“篡位”是很多因素綜合到一塊導致的結果,開元26年李亨被正式冊立為太子,本來這應該算是一件喜事,但是從李亨被冊立太子時就開始進入了政治斗爭的核心區域,不論是最開始的宰相李林甫,還是楊國忠,來自宰相的勢力始終是太子李亨最大的威脅,所以在李亨和李林甫,楊國忠的政治斗爭過程中,李亨始終是處于弱勢的地位,也許是因為唐玄宗想要磨煉一下李亨,或者是唐玄宗并不想看到李亨過早的擁有自己的黨羽,這也讓李亨對唐玄宗有些心懷不滿。
李亨從冊封開始就被李林甫暗中監視,僅因為李亨和韋堅(御史中丞),皇甫惟明(河西節度使)交往密切,就誣陷韋堅和皇甫惟明“欲共立太子”,將鋒芒直指太子李亨,李亨只得休了太子妃韋妃,來讓自己擺脫和此事的干系,后來李林甫又誣陷太子妃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說杜有鄰要謀害妻子的家人,想要再把爭端引到太子身上,這件事導致太子很多手下都受到牽連,杜有鄰也死在了這次冤案之中,李亨又宣布和杜氏離婚,再次躲過一劫。
后來太子李亨又娶了唐玄宗姨母的孫女為妻,這樁婚事是唐玄宗指示的,他是想讓太子稍微放松些,表示自己并沒有廢太子的意思,但是卻讓李亨更加謹慎,后來太子好不容易熬到了李林甫死了,但是好景不長就來了個更難搞的楊國忠,李亨還是照樣得小心謹慎,這樣又熬了三四年,終于安史之亂爆發了,安祿山大軍一路東進,很快長安陷落了,李亨等到了自己的機會。由于唐玄宗出逃倉皇,所以隨行的部隊就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有兩千人是太子李亨的人,這就給了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當唐玄宗和隨行隊伍逃到了馬嵬坡,他和陳玄禮策劃發動了馬嵬坡兵變,楊國忠父子被亂刀砍死,楊貴妃被逼自縊,也許李亨發動馬嵬坡兵變還有更進一步的目的,但是陳玄禮在在唐玄宗處死了楊貴妃之后,率軍表態效忠唐玄宗,隨行士兵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安撫,這使得李亨此時并沒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但是馬嵬坡兵變也代表這唐玄宗權利的衰落,這也是太子李亨開始準備接班的起點。箭在弦上,已不得不發。
唐玄宗在馬嵬坡兵變之后,執意要入蜀地避禍,但是大臣們堅決反對,因為這很可能會導致安祿山大軍乘虛而入,甚至造成中原分裂,但是唐玄宗并不聽勸告,這時太子李亨選擇了留下來,其實經過馬嵬坡兵變,李亨也不可能在隨唐玄宗前往蜀地,所以唐玄宗和李亨便由此分道揚鑣了,當李亨一行人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之后,大臣不能群龍無首,李亨在一番準備之后,正式在靈武城登基稱帝,改年號為至德,并尊稱唐玄宗為太上皇,這時的李亨,已手握兵權,登基當日便派使者通報了遠在蜀地的唐玄宗。
唐玄宗也無計可施,總不能說自己的兒子犯上作亂吧,再說安史之亂被自己搞出來,現在還沒平息,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退位當太上皇了,李亨上臺后,立刻宣布全面平叛,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各地戰亂不斷的局面,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已經無力治理國家,李亨在安史之亂“篡位”,只是在合適的時候做了正確的事罷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