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身為皇帝,想立朱常洵做太子,為何到死都沒實現?
許多人覺得皇帝是天下之主,他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歷史沒有那么簡單!明神宗也就是萬歷皇帝,他在位期間最大的愿望就是越過長子朱常洛,立自己最喜歡的第三子朱常洵為大明王朝的接班人。為此,明朝爆發了“爭國本”的斗爭。可是,明神宗到死也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由于生母的緣故,朱常洵深得父皇的喜愛,而朱常洛長期遭到明神宗的冷遇。按照明朝規矩,明神宗應該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可是他卻以各種借口搪塞。直到萬歷二十九年,太子之位才確定下來,但斗爭仍未平息,直到萬歷四十一年才宣告結束!那么,身為大明王朝的皇帝,明神宗為何無法立朱常洵為太子呢?
一、祖宗家法
從西漢開始確定太子制度后,中國古代皇位的繼承基本上遵循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也就是說,太子的首選是皇后所生的嫡子,假如皇后沒有生子,那么就立庶長子。雖然漢朝、唐朝還出現過一些特殊情況,但到了明朝,這項原則得到了很好的遵守,就成為大明王朝的祖宗家法了。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人們習慣于遵守前例,不愿意進行改動,所以想要改變祖宗家法非常困難。北宋發生了、范仲淹、王安石的變法,雖然在皇帝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是曇花一現,最后以失敗告終。當時,普羅大眾的心里都有這么一個理念,那就是“祖宗之法不可變”。
二、百官反對
雖然萬歷皇帝沒有直接表示立朱常洵為太子,但是百官們已經有了異樣的感覺。萬歷十四年,朱常洵出生后,萬歷皇帝加封其生母鄭氏為皇貴妃,地位僅次于皇后。戶科給事中姜應麟當即上奏萬歷皇帝,請求停止冊封鄭貴妃,同時“請冊立元嗣為東宮,以定天下之本”。這封奏折揭開了“國本之爭”的序幕。
在這場十幾年的斗爭中,先后有四位內閣首輔被迫離職,此外還牽涉到三百多位官員,其中一百多人遭到罷官、解職、廷杖、充軍等處罰。此時明朝的官員還是有氣節的,他們沒有逢迎皇帝,而是繼續向萬歷皇帝提出立朱常洛為太子。而萬歷皇帝又缺乏他祖父嘉靖帝那種雷厲風行的氣魄,只能以消極的方式來應對。
三、母親干預
在萬歷皇帝親政后,他的生母李太后基本上不怎么過問朝政,可是她卻干預了這件事。早在朱常洛的生母懷孕之時,明神宗就不想認下這個孩子。可是李太后卻很喜歡這個長孫,她拿著內起居注給明神宗看,同時說道:“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貴,寧分差等耶?”明神宗沒有辦法,才承認了這個長子。
后來,李太后更是直截了當詢問明神宗,而明神宗說朱常洛是宮女所生時,徹底激怒了李太后,她說道:“你也是宮女的兒子!”在李太后的干預下,朱常洛于萬歷二十九年被立為太子,可是福王朱常洵并沒有到他的藩國就任。鄭貴妃找了個借口,“請留王至四十三年賀太后稀齡壽筵,然后之國”。李太后冷冷地說道:“吾潞王(李太后的兒子)亦可來上壽乎!”又是在李太后的干預下,福王終于離開京城,“中外交為東宮幸,如釋重憂”。
參考資料:1.《明史》;2.《明史紀事本末》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