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梁唐晉漢周,誰的地盤最大,誰的地盤最小?
五代十國介于唐之尾,宋之頭,是唐宋之間重要的歷史轉折期。五代分別是朱溫建立的后梁(907年至923年),李存勖建立的后唐(923年至936年,后唐僅算李存勖稱帝以后,之前為晉王),石敬瑭建立的后晉(936年至947年),劉知遠建立的后漢(947年至951年),郭威建立的后周(951年至960年)。
如果論統治時間,后梁存在16年,在五代是最長的。當然,最可惜的還是后周。如果不是周世宗柴榮北伐契丹時突然得病早逝,歷史上或許就不會出現宋朝,而極有可能出現一個可比肩漢唐的大一統帝國。
如果論統治疆域,后唐面積最大。后唐的前身是晉國,914年,李存勖滅掉割據幽州的劉守光,后又吞并王镕的趙國(今河北石家莊附近),義武軍的王處直(今河北保定與北京之間)。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后梁,統治中原。兩年后的925年,李存勖又出兵消滅了割據西川的前蜀。不久后,由于后唐內亂,西川得而復失,被后唐大臣孟知祥占有,建立后蜀。
即使丟掉西川,后唐的面積在五代中依然最大,北界約以今長城、燕山山脈與契丹為界。契丹的戰斗力確實不錯,但經常被強悍的后唐掃得灰頭土臉。
后唐的南界東段以淮河與楊吳為界,楊吳(包括之后代吳的南唐)是十國中實力最強的,而楊吳以淮河為界,甚至淮河北岸還有兩個州。但是楊吳對后唐的威脅并不大,何之?因為后唐定都在河南省西部的洛陽,距離楊吳控制的淮河防線相對較遠。
后唐南線邊界的西段,如果以前蜀尚存在的924年為限,約以秦嶺、大巴山與前蜀為界。之后孟知祥控制西川,但孟知祥在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時,始終向后唐稱臣。而且孟知祥并沒有學諸葛亮北伐,只想守住西川傳之子孫就萬事大吉了。后唐的西北部,以今寧夏的賀蘭山與黨項部為界。
公元936年,后唐的河東節度使(今山西)石敬瑭,為了滅掉后唐皇帝李從珂(李嗣源養子),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稱臣。更甚者,石敬瑭認比自己小11歲的耶律德光為干爹,做了臭名昭著的兒皇帝。人無利不往,石敬瑭向耶律德光割讓了包括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山西大同)、灜州(今河北省滄州市代管的河間市)在內的十六個州,耶律德光這才出兵幫助石敬瑭。
石敬瑭此舉,給中原王朝的北線防御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丟掉燕山山脈這座重要的防御屏障,以步兵為主的中原軍隊很難抵抗以騎兵為主的契丹兵。從此中原王朝門戶洞開,在與契丹的對抗中劣勢明顯。北宋前期,宋太宗趙光義不惜代價也要拿下幽州,就是為了收復中原門戶。只可惜,他遇到了正處在上升期的契丹帝國,兩次慘敗。
石敬瑭種的惡果由他的侄子石重貴摘到了,公元947年,契丹的“翁皇帝”耶律德光滅掉了后晉的“孫皇帝”石重貴,晉亡。不久后,后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契丹北撤時,南下占據中原,建立后漢。
后漢是五代統治時間最短的,前后只有四年,是歷史上統治時間最短的正統王朝。不過后漢的面積倒不小,基本與后晉時持平。
后周的情況則有些特殊。后漢亡后,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在太原稱帝,建立北漢。北漢面積很小,只占據山西中部,但戰斗力非常頑強,是后周的死敵。
后周的北界,基本上繼承了后晉、后漢時與契丹的邊界。由于這里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后周兵在防御契丹騎兵時也較為吃力。后周的南線,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相比,都沒有變化,與南唐以淮河為界。但是后周定都開封,距離淮河防線較近,存在一定的危險。后周的西南邊界,與后唐與前蜀的邊界基本沒有變化。
當然,上面說的后周邊界都是周世宗柴榮在位以前的情況。郭威在位只有四年,還要初行變法改革,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武力擴張。柴榮年富力強(即位時33歲),志在統一天下。柴榮雖然在位也只有五年半,但卻在東南拿下了南唐的淮南十四州,徹底改變了后周之前略顯被動的局勢。南唐丟掉淮南十四州,被迫向后周稱臣,東南一線無憂。
后周的西南方向,柴榮在攻淮南之前,就拿下了后蜀北線重鎮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鳳州(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等四州,基本解除了后蜀之于中原的威脅。于北,柴榮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年,北伐契丹,收復三州。只可惜在總攻幽州莫名其妙得了病,被迫班師。即使如此,后周的面積依然要大于后晉與后漢。后晉、后漢雖有河東,卻沒有淮南,而淮南十四州的面積要大于河東。959年后周還拿下遼州(今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
這么算來算去,五代面積最小的王朝,只有后梁了。說后梁面積小,并不代表后梁朱溫的能力就比石敬瑭、劉知遠、郭威差,畢竟朱溫所處的時代,強人輩出。
朱溫起家于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經過二十多年的東征西討,總算打出一片江山。后梁的東南界,以淮河與楊吳為界。后梁的西南界,基本沒什么變化,約以秦嶺東部與前蜀為界。
不過,后梁的其他邊界,就非常狹促了。正北方向一代軍事天才李存勖割據山西,給朱溫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公元908年的柏鄉之戰,晉軍大敗梁軍,從此梁軍再無力北上。另外,原屬后梁的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大將丁會突然舉州降晉,這對東都開封造成了致命的威脅。
河北方向,王镕割據今石家莊周邊數州。王镕雖向梁稱臣,但卻是個地頭蛇,經常與李存勖眉來眼去。后梁的東北地區連黃河都沒過去,燕國的劉守光占據幽州、滄州等地,讓后梁在北線的勢力,基本上沒出過德州——邢臺一線。
而后梁的西北部,也就是今陜西省中部(延安)、西部(寶雞),甘肅省東部(慶陽)等地,還有一個岐國,由李茂貞建立。換言之,后梁在西北方向,出了長安(陜西西安),就基本“出國了”。不過,在岐國以北,今寧夏銀川一帶還有一個后梁的朔方節度使。
后梁雖在五代中面積最小,但有一點是其他四代不具備的。唐、晉、漢、周時,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一帶有一個小小的荊南國。荊南國夾在蜀(前蜀與后蜀)、吳(楊吳與南唐)、中原(唐晉漢周)與馬楚之間,是四戰之地。荊南的建立者是高季昌,他本是朱溫的干孫子。朱溫很器重高季昌,派他來守荊州(江陵),后梁直接控制長江中游的重鎮江陵,這讓后梁在南線占據以一定的優勢。只是在朱溫死后,高季昌與后梁主朱友貞不太對付,算是一個半獨立的單位。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