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對劉備忠心耿耿,卻為何不能得到重用?劉備臨終前說出了真相
魏蜀吳三國爭霸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國爭霸的亂世更為小說《三國演義》提供了素材。魏國曹操、吳國孫權、蜀國劉備,是三國中的三位梟雄,三位梟雄中每一位都足夠出色。
三國快意江湖中,劉備是一位不得不說的君主,這位亂世之中的梟雄,還是有讓人敬佩的地方的。劉備的優秀不用過多的介紹,不才智過人,怎么能夠建立一個蜀國呢?當然這也少不不了劉備手下大將的幫助。
關羽在沒遇到劉備之前只是個殺人犯,張飛是個屠戶,后期劉備團隊的核心人物孔明其實是農夫出身。但是有個人十分特殊,他就是那長坂坡上單騎救主的趙子龍。趙云本來之前是追隨公孫瓚的,在諸侯會盟時劉備與公孫交好,趙云曾多次被劉備借用去打仗,二人結下深刻的友誼。公孫瓚死后,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趙云立馬就前去尋找劉備。被劉備收入麾下后立刻就立下了長坂坡救主這樣的驚世大功,按理說他應得到重用才對,可他除了只得到了一個五虎大將的虛名外并沒有得到什么實質性的官職。難道仁義的劉備有負于趙云嗎?
事實上,趙云一生都就沒有進入到真正的上將行列,只落個征南將軍、鎮東將軍一類的雜牌將軍的稱號。排名不僅比不了馬超、黃忠,就是連后來投奔劉備的魏延都排在趙云的前面。
黃忠年紀大功勞也大。馬超家世顯赫,而且在羌人中地位無人能比。
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所謂的名號將軍(易中天語)只有四個位置,你總不能再來一個中將軍吧。趙云后來被封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這和魏延的職位基本平級。
對此,或許有人會認為,趙云作為將領,他的行動是要聽從安排的,并不是說愿意獨當一面就有機會的,只是他沒有得到重用。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劉備與他的老祖宗劉邦一樣,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知人善任”,他們都知道什么樣的人,適合做怎么樣的事。而他之所以不讓趙云獨自統兵,坐鎮一方,就是因為趙云本就不適合,這一點從諸葛亮也沒有安排趙云獨自統兵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其這方面的本領并不太認同。
很多人都很不理解劉備的做法,這樣一個優秀的人才而且對自己還忠心耿耿為何不重用他。
其中大概是有這么兩個原因:一是在劉備剛站穩腳跟的時候為了拉攏那些功臣們,決定給他們分封,當時趙云也是為了劉備考慮,心直口快的對劉備說天下未定,不宜過早決定。正是因為這句話不僅讓劉備得罪了手下那些非常重要的人,而且也使得劉備自己也下不來臺。這讓劉備對趙云在心理上產生了一些抵觸,雖說自己和趙云一樣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但是這個舉動讓劉備覺得趙云并不適合為官,一點都懂得變通,把權力交給他先不說壞了自己的國家大業,最終也會害了趙云自己。
二是因為劉備其實心中對趙云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打算,劉備知道趙云有勇有謀,并且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而劉備雄心志志,自然是要當皇帝的,而皇上不僅是要對自己的江山重臣負責,更要先保護好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全,而劉備首先想到的最好的人選自然是趙云了。所以劉備才沒有給趙云封官職。
在史料中有記載說,劉備死前想見的人之中就有趙云,他讓趙云護住劉禪的安全,如果有不臣之心趙云可以直接將其誅殺,在這時趙云才明白,劉備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太過于信任。如果當時蜀國成了天下的霸主,相信趙云的官職一定不會低。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