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死后葬入太監墓的皇帝是誰?被逼著喝毒酒,受盡侮辱
中國古代的皇帝,不僅是生前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數不盡的榮華富貴,掌握著天下人的生殺大權,就連死后也會享受至高的待遇,雖說人死如燈滅,但古代人相信人死后的靈魂還在,而墳墓就是靈魂的生存地,所以人們會將墳墓盡可能修繕地完美,至于皇帝,那更是用盡天下的奇珍異寶和人工巧思,即便是修建數年,耗資巨大,也在所不惜,這是每個帝王繼位后的標配。但有這么一位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他死后卻葬入了太監墓,這實在是對帝王的侮辱。
歷經數百年后,即使是曾經創下了盛世的強大漢朝也走向了衰弱之路,等到東漢時期的劉辯皇帝即位后,國家因為平定叛亂而實力大減,各地軍官擁兵自重,朝中大臣董卓權傾朝野,竟然是廢掉了他,將廢帝封王。堂堂帝王,竟然是能被朝臣逼到如此地步,劉辯含淚飲下毒藥,這樣的死因實在是漢朝的悲哀,也是皇帝的悲哀。
他是漢靈帝的長子,不過他的生母何氏出身卻是很卑微,只是屠戶人家的女兒,就連選秀也是賄賂了官員才能夠進宮的,一開始是宮女,但后來生下了皇子,也就是劉辯,如此母憑子貴,又是皇帝的長子,所以何氏一路晉升,最終成為了皇后,光耀門楣,她的哥哥何進也憑借著她的關系當上了大將軍。
其實說劉辯是長子,是因為他生下來的時候,宮中并沒有皇子,他的父皇有過兒子,只是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對于劉辯的出生,皇帝很是看重,為了讓他能夠長大,還讓他跟著道人史子眇長大,并且用著“史候”的名字。
但宮中的子嗣還是來得容易些,沒過多久,王美人便生下了一個兒子,與劉辯的成長過程截然不同,這位寵妃生下的兒子劉協,自小跟著董太后長大,接受著宮廷教育,所以漢靈帝更喜歡這個兒子??珊问弦蛔宓膭萘Σ蝗菪∮U,如此劉辯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支持,但他的成長環境決定了他缺少正規教育,所以單從個人來看,他比不上劉協。
除此之外,他的父皇也不看重他,認為他太過于輕佻,沒有帝王威嚴和風范,所以沒有想過要將他立為太子。可朝中何氏兄妹的勢力強大,朝中許多大臣都擁立劉辯為太子,再加上他還是長子,但漢靈帝主意已定,不過沒有直接拒絕,所以這件事就這么耽擱了,直到皇帝駕崩,也沒有立太子。
沒有了皇帝的一錘定音,接下來皇子們就是靠著自己背后的勢力了,劉辯被擁立為皇帝,但他并未完全掌握朝政,因為朝中的最大勢力便是何進,被何進掌控的朝政變得更加黑暗。而一些對立勢力要廢除皇帝,宦官和上校考慮到自己的利益,仗著漢靈帝的囑托,便想著要擁立劉協為帝。但他們的帶頭者蹇碩很快就被何進殺害了,不止如此,他還想著要徹底清除宦官勢力。
不過宦官們也不是好對付的,知道他的計劃后,便先殺了何進,但又遭到了何進部下的報仇,軍隊屠殺了兩千多個宦官,殺人的宦官見狀,劫持了皇帝和劉協逃跑,隨后被追殺。而劉辯也跟著他們風餐露宿,此時董卓知道這個消息后,他想著要趕盡去營救皇帝,如此也能在皇帝面前刷好感,將來能夠升官。
被人營救的落魄皇帝當即對董卓感激涕零,激動到連話都說不完整,而一旁的劉協則是冷靜應對,沉著說話,兩個不同的表現讓董卓心中有了另一種大膽想法,他要擁立劉協為帝。朝廷暫且安定后,董卓曾經是何進的人,如今他收編了何進的部隊,擴張自己的西涼兵力,后來殺死了丁原,收服了大將呂布,如此他的實力突飛猛進。
皇帝還想著要好好管理國家,改元為昭寧,可就在第三天,董卓便召集群臣要廢黜皇帝,要讓劉協做皇帝,而廢黜原因則是劉辯年紀還小,可劉協還是弟弟,這樣的理由真是可笑,但董卓仗著自己手中的勢力,以下犯上,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其實不僅是最初的見面印象,劉辯為人輕佻,還有其他的原因,董卓和董太后是本家,那么自小被太后撫養長大的劉協與他親近些,而且此時的劉協才九歲,已經有了野心的董卓想要在朝中立威,繼而把持朝政,所以廢掉皇帝,選擇年幼的皇帝,一箭雙雕。
劉辯被貶為弘農王,一些大臣雖然反對,但敢怒不敢言,眼見皇室被外人掌控,民間的英雄豪杰看不慣,還想著要討伐董卓,但董卓先下手為強,直接殺死了他們,杜絕了劉辯被復辟的可能。為了徹底以絕后患,他竟然還想著殺死劉辯,初平元年,劉辯看著眼前的毒酒,他已經知道這是一杯毒酒了,所以無論怎樣都不喝下去,但董卓勢要除掉他,甚至是用武力逼迫。
劉辯也預料到了結局,所以他喝下了毒酒,還跟自己的愛妻唐姬含淚告別。董卓雖然能毒殺他,但劉辯怎么說曾經也是皇帝,董卓也犯不著死后也要對付他,劉協還是他的兄弟,曾經共患難,所以劉辯理應是該被厚葬的,可為何他只是被葬在了宦官墓中呢?
這就要說到王美人了,當時王美人懷孕后,何氏逼著她喝下墮胎藥,幸運的是劉協還是被生下來了,可何氏并沒有放過王美人,毒殺了王美人,所以劉協從小失去了母親,這樣的仇怨讓劉協不愿意厚葬兄長也是很有可能的。他下詔讓劉辯葬在宦官趙忠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中,但趙忠被何進殺掉,并未安葬,所以劉辯被葬進了這個空墓中。
而劉協也并未有好結局,自從當上皇帝后,空有皇帝名號,而無實權,后來還受到了曹魏的脅迫。
參考資料:
【《后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資治通鑒·卷五十九》、《三國志》】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