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甘露之謀”成功的話,唐文宗能否中興唐王朝?
中國古代史中,宦官一直都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因為宦官既不屬于朝臣,同時也不屬于皇族,宦官一直都是夾在朝臣與皇族中間的一股勢力。同時,從職能上來看的話,宦官最開始只是負責皇帝的內務而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的宦官開始從處理內務演變成為了染指朝政。當然,這樣的情況并不是每個朝代都有,要是論宦官之亂最為嚴重的朝代的話,還是要屬唐朝。
唐朝中晚期的時候,唐朝內部的宦官之亂實際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唐朝皇帝最開始的意思,本來是想通過給予宦官一定的權力來壓制朝臣。但沒想到的是,得到了權力的宦官在壓制朝臣的同時,還不斷的分割皇權。以至于,中晚唐時期的皇帝大多數都是由宦官擁立。這樣的情況下,唐朝皇帝自然不會眼看皇權被宦官侵蝕。最終到了唐文宗一朝,皇帝與宦官之間的矛盾開始白熱化。
唐文宗在位時期,為了能夠一勞永逸地解決宦官問題,便采納了朝臣的“甘露之謀”,奈何事情敗露,宦官非但沒有被除掉,朝臣反而被清理一空。而到文宗最后在位的幾年,皇帝與朝臣完全成為了宦官的傀儡。可見,唐朝宦官之亂至烈至極,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甘露之變”更像是唐朝歷史的一個拐點,而唐文宗本人也因此成為了中晚唐時期境地最慘的皇帝。那么,如果“甘露之謀”成功的話,唐文宗能夠中興唐王朝?
首先,從唐文宗個人的角度上來看的話,即便其剪除宦官也很難帶領唐王朝中興。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唐文宗這個人性格軟弱猶豫,雖然有治理天下的雄心,但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帝王才能。在唐文宗本紀的最后,史書是這樣評價唐文宗的“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可見,唐文宗在歷史上明顯是一位志大才疏的皇帝,“甘露之變”很大程度上也是唐文宗個人的失誤。
要知道,在中晚唐那樣一個混亂的歷史時期中,皇帝稍微的一個小失誤,所招來的都可能是滅頂之災。這樣的情況下,志大才疏的唐文宗顯然不能擔負起領導唐王朝的重任。因為,唐文宗顯然缺少如唐武宗那般的雄謀勇略,同時也缺少唐宣宗那爐火純青的帝王權術。如果將唐文宗放到初唐、盛唐時期,尚能成為一代守成之主,而放到中晚唐時期,則必然會成為受各方勢力掣肘的對象。
除了唐文宗個人原因外,中晚唐歷史的錯綜復雜也注定了唐文宗無法領導唐王朝中興。在唐文宗時期,除了宦官、藩鎮等明顯的問題外,唐王朝的內政也開始出現積重難返的情況。在財政上,唐王朝每年收上來的賦稅呈遞減的趨勢,而唐王朝的各項支出卻不斷增加。其中,在唐文宗時期每年撥給神策軍的軍費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而在吏治上,因為宦官的染指朝政,使得唐王朝的吏治趨于敗壞,地方官吏壓制百姓的情況,可以說屢有發生。外加上藩鎮的半獨立狀態,使得唐王朝奄奄一息。而單憑唐文宗的能力,顯然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
同時,到了文宗一朝,“牛李黨爭”也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所以,即便“甘露之謀”能夠成功解決宦官問題。那么朝堂上的“牛李黨爭”也會成為唐文宗難以逾越的江河。可以說,到了唐文宗時期,唐王朝已經到了覆滅的邊緣,此后多虧有唐武宗、宣宗兩位英主的扎堆出現,才使得唐王朝又堅持了一段時間。
唐朝歷史上的唐文宗,可以說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都是在傀儡生活中度過的。而我們大膽假設歷史,假設唐文宗能成功剪除宦官的話,文宗本人也很難帶領唐王朝中興。因為,文宗本人并沒有解決困局的能力,同時中晚唐問題的層出也無法使他完成中興唐室的重任。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