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住的郭子儀,到底是用的什么方法,不被皇帝猜忌的
“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句話很好地形容了一代名將郭子儀的生平事跡,郭子儀作為唐代的中興名將,自安史之亂爆發后,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太尉兼中書令,后被唐德宗追封為“尚父”。
郭子儀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但對朝廷任勞任怨,一直保持著對朝廷的絕對聽從。這種能力高強卻深得朝廷信任的人才,成為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的救命稻草。回觀歷史,郭子儀不得不說是極具大智慧的。
一、“異等”武舉人
郭子儀的父親是壽州刺史郭敬之,早年時他習練兵法武術,文武兼備。
武則天即位之后,急需穩固統治,為唐廷輸入自己的新鮮血液,樹立自己的權威形象,開始全國性的招攬人才,并且不再只看財富勢力,秉承真才實學的觀念招收能人。
這對郭子儀來說是一個好機會,他也沒有辜負父親和家人的眾望,奪得武選的狀元以異等的成績進入仕途,任左衛長上,為九品下,開始了他長達三十年的軍官生涯。后來他的官位越做越大,天寶八載三月,郭子儀任升為左武衛大將軍,為正三品紫袍。
不久其母贈魏國夫人于家鄉去世,按照古代的習俗,郭子儀歸家守孝三年。
郭子儀并非像其他武夫一樣有勇無謀,剛直不阿,他善于運用計謀制勝,但也不是膽小鼠輩像文官一樣怯懦,他的情商和智商都十分高超,善于交際,和朝內的官員關系甚好,忠于朝廷,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父親郭敬之年幼時便對他管教嚴厲,這也使得郭子儀從小飽讀詩書,具有極高的文化積累,思想更加偏向于儒家傳統,迎合了那個時期的思想體系。
從當年的角度來說,郭子儀也算是那個時代的美男子,史料記載郭子儀身高八斗,眉清目秀,挺拔俊秀非常受人喜愛,不輸于三國時期的趙云等人。
就連李白這樣的鼎盛詩人也對他大加夸贊,認為郭子儀是大將之才,有將軍的風采。當年雖然處于大唐盛世,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但也會經常會想到可能發生的沖突和戰爭,嚴格操練兵馬,為未來的動亂做好了準備。之后的安史之亂為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郭子儀為鎮壓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唐代的血脈在之后可以延續,郭子儀功不可沒。
二、安史之亂
唐玄宗末年,唐朝關東大將安祿山與史詩明起兵反叛,直逼唐都長安,大唐境內戰火連天,中原大地無兵可守。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出逃,被迫賜死愛妃楊玉環,李氏政權岌岌可危。
郭子儀當時正在為其母守孝,被朝廷“奪情”啟用,抗擊叛軍,率領朔方軍討伐安祿山。斬殺叛將周萬頃,收復山西等一縱土地,打通交通要道東荊關,功績斐然被封為御史大夫。
公元前七百五十六年,郭子儀率軍出關,為朝廷討伐史思明,擊殺數萬敵軍俘獲五千,并斬殺偽太守郭獻璆。史思明后集結數萬大軍增援,唐軍人心惶惶,郭子儀審時度勢,認為史思明已經開始輕視唐軍,而驕兵必敗,一戰便可攻克史思明的大軍。
在與史思明名的大戰中,郭子儀殺死敵方步將并宣示己方將士誓死戰斗至最后一人。于是不斷攻克敵軍。郭子儀白天浴血奮戰,夜間不斷襲擾敵軍營寨,使得敵軍無法得到休整,軍心渙散。
各路兵馬于是在嘉山擊破敵軍,獲首級數萬,史思明僥幸出逃。唐肅宗乾元元年,郭子儀聯合胡人回紇首領葛邏支率兵收復東都洛陽,郭子儀為李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已經到而功高蓋祖的地步。
對于郭子儀聯合回紇一事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回紇在戰后榨取了唐朝太多的財富,是使得唐朝從此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認為如果沒有郭子儀請胡軍入關,唐朝就很可能不復存在了。
朝廷中有人相傳郭子儀想要謀權篡位,但在不久后的一次戰敗恰好消除了朝廷的這種顧慮。公元七百五十九年,史思明發兵應援安慶緒與郭子儀交戰,當天大風突起,兩軍皆都惶惶不安,唐軍與叛軍大驚,唐軍向南,叛軍向北潰退,郭子儀退守河陽。因此次潰退向唐肅宗請罪,自愿降解官職,如此便失去了兵權,郭子儀雖然失去兵權,但仍然心系朝廷,以大局為重,多次為朝廷出謀劃策。
直到公元七百六十年,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頒寧,準備再次命郭子儀帶兵討賊。
上元二年唐軍兵敗邙山,史思明再度攻陷洛陽,此時唐肅宗病危不見百官,命郭子儀覲見道“河東的事情就全都拜托你們了”并賜他兵馬,郭子儀到達河東后手段極其強硬,誅殺作亂文武官員,使得河東各豪強人人自危,不敢造次。
唐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因擁立代宗即位獲得了極大權力,卻怕在朝老臣無法被制服,多次誣陷郭子儀,終于郭子儀被罷免,再度失去兵權。
唐代宗極為惋惜卻也無能為力,期間朝廷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多次推遲使得唐代宗極為感動,特命史臣記入國史。
三、大智若愚
郭子儀作為一代名將對大唐忠心耿耿,真可謂是朝廷中的典范,相比較于起兵作亂的安祿山,郭子儀更顯得愚鈍一些,試想一下如果安史之亂時郭子儀一同起兵的話,那大唐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將頃刻折斷,掌握天下豈不是手到擒來,但郭子儀并沒有如此,他并非愚蠢,而是想的更加長遠。
因為他深知就算自己奪取了帝位,名不正言不順也必然不能長遠,定會為天下蒼生帶來更加劇烈的動亂,保護天子匡扶朝廷才是正道,算是眾多官臣中做得最明白的一位了。
四、總結
郭子儀的高風亮節深得朝廷欣賞,即使到了后來郭子儀權傾天下但朝廷并不會猜忌,功蓋一代而朝廷也不會心生疑慮。這就是郭子儀的智慧,他收獲了名聲和權力,但卻沒有人愿意去搬倒他,也沒有人對他心生覬覦,這種人生境界,是我們難以企及的。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