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飛的武藝,如果在兩軍陣前與顏良、文丑廝殺交鋒,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白馬坡一戰,萬馬軍中單騎突陣,“手起一刀”斬殺顏良而還,延津渡“戰不三合”驚退文丑,然后“腦后一刀”剁掉文丑,這兩場廝殺是關羽最為得意的揚威之戰,他自己心里都頗為洋洋自得,以至于后來在兩軍陣前常常拿來恫嚇敵人:“汝比顏良、文丑若何?”
正是:云長雄風蓋圜宇,英雄從此震江山。
關羽骨子里就帶著驕矜狂傲,自視甚高,這輩子就沒服過人,但是我們都知道,關羽唯一一次當眾坦然承認自己武藝不如的只有一個人――張飛。
關羽在白馬坡單騎突陣,斬顏良首級而還,當時曹軍眾將全都驚呆了。顏良多厲害啊,“戰不三合”干掉健將宋憲,又“照頭一刀”劈翻魏續,僅“二十合”打得徐晃抱頭鼠竄回陣,曹軍“諸將栗然”,無人再敢迎敵。但在關羽馬前,連一個回合都沒撐住。所以當關羽將顏良首級擲在軍前時,曹軍眾將是驚為天神,無不畏服,紛紛稱賀,但關羽卻罕見地謙虛了一回:
“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這把大家嚇壞了,曹操甚至拿起筆來,將“張翼德”這個名字寫于衣袍襟底以記之。關羽這句話的后果也是很嚴重的,導致后來在曹將雄兵勇將團團云集的狀況下,被張飛單騎獨斷當陽橋,無人敢于與之一戰。
關羽長沙城斗黃忠,百余合不分勝負,關羽回營后欽佩,“老將黃忠,名不虛傳:斗一百合,全無破綻”,但關羽毫不服氣,仍然對勝利充滿信心,“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
樊城之戰,關羽與抬棺而來的悍將龐德交鋒,兩將“戰有百余合,精神倍長”,打了個不分勝負,關羽回營后對兒子關平稱贊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但當關平建議勿戰時,關羽卻憤然道:“吾不殺此人,何以雪恨?”仍然執意再斗,也對勝利充滿信心。
所以說,對于張飛的武藝,關羽是實打實地真心佩服,決不是在曹軍眾將面前謙遜和客氣。那么,以張飛的武藝,如果在兩軍陣前與顏良、文丑廝殺交鋒,又是怎樣的結果呢?
作為“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其強悍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三合斬宋憲,一合斬魏續,二十合打跑徐晃,曹軍眾將“栗然”居然再無人敢戰。即使是后來馬超揚威潼關,八九合退于禁,二十合退張郃,“不數合”挑殺李通的情況下,曹軍諸將仍有曹洪、許褚、夏侯淵陸續向其發起沖擊。由此可見,顏良的震懾力尚在馬超之上。畢竟在整個三分時代,能夠二十合擊敗徐晃的狠人,盤算下來,大概也只有呂布、顏良和張飛這三位了(呂布、顏良肯定可以,張飛還要看具體情況了)。
在關羽馬前一招都沒能頂住,并不能說明關羽正常交鋒也能勝過顏良。類似的例子還有:西平關之戰,蜀漢年輕將領關興在雪夜亂軍中“交馬只一合”斬殺羌軍猛將越吉元帥(學會他爹的本事了),姜維在鐵籠山“一槍刺倒”曹魏猛將徐質的戰馬,眾兵亂刀殺之。越吉元帥的武藝肯定勝過關興,而徐質的戰斗表現也在姜維之上,仍然都一合被秒,確定是戰場意外。顏良也是如此,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卻腦袋瓜子瞬間當機,突然陷入了思考人生的狀態,實在是冤枉透頂。
如果在正常交鋒的情況下,張飛與顏良單挑廝殺,很有的打。應是一場曠世之戰,絕不亞于葭萌關戰馬超,數百合內旗鼓相當。張飛悍勇,顏良狠厲,兩人武力值只在伯仲之間,不是輕易能分出高下的。除非顏良腦梗再次發作,張飛想贏顏良,也難。
文丑的情況比較清楚,能夠在磐河一戰中力敵少年趙云五六十合,文丑也足以躋身于“超級猛將”的行列。延津渡口,文丑大軍中了曹操之計,亂搶戰利品,“不依隊伍,自相雜亂”,曹軍抓住機會趁亂攻擊,文丑先是在亂軍中“挺身獨戰”,又遭到徐晃和張遼的夾攻。文丑射倒張遼戰馬后,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徐晃力氣很大,文丑與他廝殺相當消耗體力,費了好大勁兒擊退徐晃,而力量更大爆發力更強的關羽又撲上來了,給誰也會心生怯意。文丑“繞河而走”本意是想拉開一段距離,以弓箭勝之,沒想到“關公馬快”,被追上了,腦后挨了一刀。
可以確定的是,文丑的戰斗效率遠不如顏良那么干脆利落,他的武藝應略高于徐晃、張遼、張郃等,但領先幅度不大,不是關羽對手。
以文丑這樣的武力值肯定干不過張飛。張飛戰斗風格有幾個鮮明的特點:1.敢于以命相搏,斗呂布是“奮力”,斗夏侯淵也是“奮力”,斗馬超也是“奮力”,如獅子搏象,全力以赴,獅子搏兔,亦是全力以赴,給敵人造成壓力很大;2.善于破壞敵人的戰斗節奏,經常在戰斗過程中突然“大喝一聲”釋放大招;3.張飛粗蠻外表下掩藏著極度的精明,擅長對付各種敵人。若在兩軍前堂堂正正地單挑廝殺,張飛也足以在三四十合內突發險招將其挑翻馬下。
結論:正常交鋒的情況下,張飛對顏良和文丑都構不成秒殺的優勢。張飛與顏良將戰至百合以外,難分勝負;但張飛擊敗文丑是絕對有把握的,三四十合內必可勝之。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