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崇禎帝、光緒帝三位苦難皇帝,哪個最容易翻盤呢?
漢獻帝是東漢的亡國之君,崇禎帝是明朝的亡國之君,光緒帝是清朝倒數第二位皇帝,死后三年清朝便亡國,也可以說是實際上的亡國之君。漢獻帝和光緒帝都是傀儡皇帝,崇禎帝雖然不是傀儡,但是擁有實權,偏偏還沒有力挽狂瀾,其苦難歷程,比之傀儡皇帝還要憋屈,這三人的帝王之路,雖然故事不一樣,但都是坎坷和苦難至極的。
那么今天宋安之來一番歷史大對比,說說這三位皇帝哪位最容易翻盤,哪位最難。
首先崇禎帝最容易翻盤,當然這個最容易翻盤也是相對漢獻帝和光緒帝的情況來說的。
崇禎帝時期明朝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可謂是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外有清朝咄咄逼人,而且還是“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
但崇禎帝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在歷代亡國之君之中,崇禎帝的條件很好,因為他掌握實權,不是傀儡皇帝,更不是光桿司令,不用默默的接受命運,還是有一定實力絕地求生的。
當然崇禎帝雖然掌握實權,但卻一步步將一手好牌打爛。首先明朝中后期形成的監、閣共理朝政的政治模式,在于以司禮監太監來打壓以內閣為首的文臣集團,避免文臣一家獨大,使皇權居中,不至于大權旁落。
但崇禎帝登基以后,應該是年少輕狂,收拾掉魏忠賢沒問題,但是將廠衛系統摧毀,使其成為擺設,使當時的太監勢力成為沒了牙的老虎,自然起不到牽制打壓文臣集團的作用,這樣一來崇禎帝自然是實際上控制不了這個龐大帝國的。
崇禎帝在位時期對于官員苛刻,為什么動輒大刑伺候呢,一部分是性格原因,一部分就是因為壓制不住文臣集團中的東林黨,默默受限于東林黨,所以只能以這種方式還擊。
崇禎帝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剛愎自用不說,還生性多疑,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說,還是無識人之明。
崇禎帝在位時期,諸如孫傳庭和盧象升這種忠君愛國的大將,但是枉死沙場。到了最后正經可以用的,都逼死了。不能用小人的還看不清楚,以至于崇禎帝殉國以后,有很多他重用過的大臣馬上恬不知恥的先降大順再降大清。
可以說以崇禎帝當時的條件,雖然明朝積重難返,但是如果打好這手牌,明朝還是很有可能延續幾十年,或者最起碼不在他手里亡國。
只是可惜崇禎帝沒有這個能力,只能是打爛了一手好牌,最后不僅沒有翻盤,還憋屈的成為亡國之君。
崇禎帝以外,光緒可以說是最容易翻盤的皇帝。
宋安之認為光緒翻盤的機會跟崇禎帝是不相上下的,雖然光緒帝是傀儡皇帝,但光緒帝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年輕耗死慈禧太后,然后親政。
畢竟慈禧太后只是屬于后宮干政,沒有改朝換代的動機,如果光緒帝一直隱忍下去,肯定可以耗死慈禧太后的。而且慈禧太后雖然權力欲望很大,但是對于光緒帝怎么說呢,還是給予了一定自由和權力,只不過戊戌變法的時候,維新派想要“圍園殺后”,徹底惹怒了慈禧太后,所以光緒帝自此以后是徹底成為階下囚。
當然可惜的是光緒帝并不善于隱忍,不會像漢宣帝那般,可以說是鋒芒畢露,最后搞得自己成為實際性的階下囚。
根據現代考古來看,光緒死于砒霜中毒,至于是誰毒殺的呢,并沒有蓋棺定論。不過很有可能是慈禧太后授意毒殺的,因為慈禧太后怕光緒帝親政以后清算她,所以拉著光緒帝一起上路了。
所以說光緒的翻盤機會也是很大的,比之崇禎帝都差不多,但奈何光緒帝從小長于深宮養于婦人之手,所以不懂控制自己,不懂得隱忍,所以最后落得一個凄涼下場。
還有一個客觀原因,慈禧太后死后三年清朝亡國,如果光緒帝成功熬死了慈禧太后,那么也不一定有機會熬過這場亡國之災,所以說光緒帝的確不太好翻盤。
最后再來說說最難翻盤的漢獻帝。
史書評價漢獻帝: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
漢獻帝劉協的能力其實很不錯,放在平世,也是一個不錯的守成之君。奈何在東漢末年皇權式微的情況下,漢獻帝可謂是生不逢時,而且最關鍵的是漢獻帝遇上了梟雄曹操。
曹操屬于是權臣當政,不像慈禧太后后宮干政一般,權臣當政到了最后往往要么是改朝換代要么被皇帝清算,鮮少有不改朝換代的。更何況東漢末年那種情況,人家曹操的勢力是自己一手一腳的打下來的,跟漢獻帝并沒有什么關系,說白了漢獻帝就是一個掛名皇帝,方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曹氏一族篡取漢統江山是一個必然趨勢,漢獻帝即使熬死曹操,但還有曹操的兒子曹丕繼續架空他,所以漢獻帝劉協不是沒有能力翻盤,而是生不逢時,根本沒有翻盤的機會。
最后總結來說翻盤最容易的是崇禎帝,其次光緒帝,最難的是漢獻帝。
正所謂以史為鑒,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往往是血腥殘酷的,而這其中就不知發生了多少慘烈的事情。諸如今天說的漢獻帝、崇禎帝、光緒帝三位皇帝,看似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實則是代表了皇權悲慘的一面。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