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的滅亡:大小頭目全部遇難,一天之內便被消滅!
提起“錦衣衛”的名字,想必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飛魚服”和“繡春刀”了。特別是在一些影視作品和動漫的影響之下,這個在明朝并不被老百姓所喜歡的組織,逐漸受到了當代人的追捧。
錦衣衛是明朝的特務機構,其前身是朱元璋所設立的“拱衛司”,主要職責是負責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由于是皇帝出行的門面,所以錦衣衛的外表自然是光鮮亮麗的。
但是后來錦衣衛便被賦予了偵察、逮捕以及審問的權力,成為了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一把利刃。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時,朱元璋覺察到了錦衣衛的諸多弊端,便下令焚毀其刑具,在押犯人轉交刑部、司法權轉交三法司。
錦衣衛由朱元璋設立,也被朱元璋廢除。但是朱棣上位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再次恢復了錦衣衛,并設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此后,錦衣衛便始終伴隨著明朝的皇權而存在,直到和南明一起滅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殉國。一批幸存的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往南方,他們之中先后出現了弘光、隆武和永歷等3位皇帝。
其中永歷帝朱由榔是南明幾個政權中抵抗到最后覆滅的明朝宗室,朱由榔于隆武二年(1646年)襲封桂王,同年在肇慶稱監國,而后又宣布即皇帝位。朱由榔倚仗大西軍余部李定國、孫可望等人,在西南一隅繼續進行抗清活動。
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吳三桂率清軍追至緬,對永歷帝志在必得。起初永歷帝還試圖對吳三桂曉以大義將其感化,但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收留永歷帝棲身的緬甸國內,也發生了一場政變,緬王莽達之弟莽白弒兄自立。
莽白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主,此時的南明覆滅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中原大地已經有了新的主人。再加上自己的王位是搶來的,所以他準備把永歷帝當成見面禮,去認清朝為新的宗主國。
于是莽白將永歷帝和他身邊依舊效忠的官員和內侍等40多人哄騙至者梗之睹波焰塔,宣稱要在那里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永歷帝和一群大臣也不傻,察覺到了這是一場“鴻門宴”。奈何南明君臣是寄人籬下,不想去也只能硬著頭皮去。
當永歷帝率一行人抵達后,早已經埋伏好的緬軍便對這群手無寸鐵的人舉起了屠刀。松滋王朱儼鎦、大學士馬吉翔等40人當場被殺,雖然魏豹、王啟隆等武將進行了反抗,但終究是寡不敵眾倒在了血泊中。
最悲壯的當屬黔國公沐天波,以一己之力手刃9名敵兵后才力竭戰死。這之后,永歷帝的身邊只剩下了13人,包括永歷帝后妃在內的眾人自知抵抗已經沒用,索性集體自縊。
望著遍地的尸身,永歷帝打算效法崇禎帝自縊殉國,卻被唯一還在守護他的侍衛總兵鄧凱攔住:“今太后年老,飄落異域。陛下丟失社稷已是不忠,今丟下太后又是不孝,何以見高皇帝于地下?”
這一天是永歷十五年七月十九日(1661年8月12日),錦衣衛上至指揮使下至校尉,全部覆滅。這個從洪武年間誕生到永歷流亡時期滅亡,貫穿了整個明朝的特務組織,正式宣告滅亡。
此后永歷帝被緬王莽白軟禁,之后獻給了清將吳三桂,后者在昆明篦子坡將永歷帝用弓弦勒死后還焚尸揚灰。自此,明朝徹徹底底失去了復國的希望。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