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終生沒“篡漢為帝?”他一句解釋令人汗顏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經過一系列大小戰役,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后人大都對“劉備”劉玄德抱有敬意,認為劉備仁義待人,重情重義,為興復漢室而奉獻一生。
相反,后人對曹操曹孟德懷有不滿討厭之意,認為他是奸雄,漢賊,禍亂了東漢王朝,是個亂臣賊子,那么,如果說曹操是個亂臣賊子,漢室奸賊,其擁有東漢王朝三分之二的地盤,為何卻終其一生沒有篡漢自立呢?
▲曹操雖然聰明且有權謀,卻沒篡漢為帝(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東漢末年,歷經了黃巾之亂,董卓亂政之后,漢王朝的統治被嚴重削弱,劉氏威嚴被嚴重打擊,但漢王朝的威嚴還是存在的,經過西漢東漢幾百年的統治,許多人還是對漢室抱有忠誠和希望的。
畢竟漢朝的統治太過深入人心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世人對漢室的敬畏心的,這點,曹操很清楚,所以曹操沒有去想著篡漢自立為帝,一旦曹操篡漢自立,內部就會有大動蕩,也會給劉備孫權等人攻擊的借口,對曹操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曹操雖然聰明且有權謀,卻沒篡漢為帝(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曹操不是生下來就是漢賊奸雄的,早年的曹操也是名忠于漢室的忠臣,他雖是宦官之后,卻沒有與宦官同流合污,相反,曹操非常有志氣,曾用五色棒將大宦官蹇碩的叔叔打死。
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滅了雄踞河北四州的袁紹,袁術自立為帝后,曹操再次號召諸侯討伐,如果說,這只是曹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攻打袁紹等人的話,那么曹操對外討伐異族呢?
▲曹操自己曾說過:死后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曹操自己曾說過:
死后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
曹操自己的一句話,就道破自己為何終其一生沒有篡漢自立的原因,他只想做一名漢朝的征西將軍,為漢朝開疆擴土,討伐西域諸國,這才是曹操的畢生心愿!
曹操出身寒門,而且與閹宦有關,雖然深通詩文,但是不以儒家經學為務,與當時服膺經學的經學、士大夫不同。曹操曾下“求才三令”,強調重才不重德,并以法家之術為治,要摧破豪族的儒學。曹操為一代梟雄,不僅得到眾多寒門人才支持,也得到部分經學士大夫支持,如荀彧、荀攸、鐘繇,荀彧更為曹操引進不少士大夫階層的人才。
▲曹操曾下“求才三令”,強調重才不重德。(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曹操為人聰明能干,但也十分狡猾。起初名聲不顯,可是也有很多人看好曹操的才華,如陳壽的“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及許劭的“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已明顯闡述曹操的才能非比常人。
也有許多人瞧不起曹操的品德,孫盛曰:
“魏武于是失政刑矣。易稱‘明折庶獄’,傳有‘舉直措枉’,庶獄明則國無怨民,枉直當則民無不服,未有征青蠅之浮聲,信浸潤之譖訴,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緝熙者也。昔者漢高獄蕭何,出復相之,玠之一責,永見擯放,二主度量,豈不殊哉!”
曹操生性猜忌,得罪過他的人,幾乎都被他殺死,例如:崔琰、許攸、婁圭、孔融、楊修、華佗、邊讓、桓邵、劉勛等人,趙彥欲親近漢獻帝者亦被殺死。即使沒犯錯只要威脅到曹操,曹操亦殺之,神童周不疑便是最好的例子。
▲曹操生性猜忌,得罪過他的人,幾乎都被他殺死。(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參考資料:《魏晉世語》、《三國志》、《魏略》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