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女兒們之四:17公主愛和尚,19公主最動容,21公主三段婚史很離奇
●第16女城陽公主,15歲就守寡的公主,駙馬爺放著前程不要,偏要造皇帝岳父的反
城陽公主是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女兒,前文提到的薛顗、薛紹就是她的兒子,駙馬叫薛瓘。不過城陽公主的第一任駙馬并非薛瓘,而是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杜荷這哥們挺有意思,老爸是皇帝的心腹,自己又娶了嫡公主,他不安生過日子,居然想支持大舅哥李承乾造老丈人的反。
杜荷做得很決絕,他對李承乾說:“您裝病,皇帝一定回來看望,然后嘛咱伏兵四起……”結果事件敗露后,李世民一點惋惜的心思都沒有,直接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那一年,城陽公主不超過15歲,年紀輕輕就守了寡。
大概是為了彌補對女兒的愧疚,李世民為城陽公主的二婚典禮一點不比初嫁遜色,他特地請太常占卜擇日,為日期選定還跟宰相馬周吵了一架。
出身河東薛氏的薛瓘,是個極富才情的大帥哥,一點都不委屈城陽公主,二人生了三個兒子薛顗、薛緒和薛紹。
據史書記載,城陽公主后來行巫蠱,高宗李治沒舍得嚴懲她,僅僅將薛瓘貶為房州刺史。倘若不是因為一母所生,估計李治絕不會放過城陽公主。
咸亨二年,城陽公主在房陵病逝,享年約40歲,薛瓘也在不久后病逝,李治派人護送夫婦二人靈柩進京,陪葬于昭陵。
后來李治將他與武則天小女兒太平公主嫁給了薛紹,可惜的是,薛紹和薛顗都卷入了李貞、李沖的反武聯盟,雙雙被殺。唉,皇家啊,親人相殘何時了!
●第17女高陽公主,大唐最活色生香的歷史謎案制造者高陽公主,她究竟為何參與謀反
高陽公主在民間名氣最大,也是最為后人津津樂道的一位,可是人們大多看到其中的活色生香,沒看到其中的迷霧。
高陽公主從小深得李世民的喜愛,她的夫婿房遺愛又是房玄齡的次子,所以李世民對夫婦倆格外鐘愛,賞賜都要比別的公主多一些,由此被寵成了“野蠻公主”。
房遺愛是次子,按照古代禮法,他的哥哥房遺直才是房家的繼承人。房遺直也懼怕公主,向李世民請求將房家的繼承人改稱房遺愛,卻遭到李世民的拒絕。
但高陽公主卻不理會大伯子的苦衷,一心逼迫房遺直讓出繼承權,甚至誣告房遺直非禮她。房遺直被逼得無處可躲,于是干脆向李世民告狀。
李世民一聽勃然大怒,把高陽公主召回宮中痛罵了一頓,從此對這個女兒的寵愛衰減了不少。從那以后,高陽公主對父親產生了不滿。不久,一件意外的事件激化了矛盾。
官府在辦案的時候,在一個叫辯機的和尚房中,居然搜出了一只“金寶神枕”,拷問之下辯機承認這是高陽公主送給她的情物。
原來有一次高陽公主與房遺愛去打獵,偶遇辯機,立刻被這個風度翩翩的和尚所吸引,于是和尚經常被她召入帷帳中“研究秘法”。為了讓房遺愛支持她的“研究事業”,公主給他送了兩個美女,從此二人各玩各的。
李世民得報如雷轟頂,他沒想到女兒墮落成這樣,震怒之下將包括辯機,以及她身邊的奴婢十幾人全都處死。即便這樣,李世民依然沒舍得處罰女兒,可失去伙伴的高陽反而對父親恨出了個大窟窿,在李世民的葬禮上,她居然毫無哀榮。
心中毒草一旦發芽,遲早會結出毒果。房遺愛很早之前曾經支持魏王李泰跟李承乾搶儲位,結果被小九李治摘了桃子。李治蔫了吧唧,一副提不起來模樣讓房遺愛看到了希望,他把扶植的目標瞄向了荊王李元景。
這位李元景是李淵的兒子,也是房玄齡的女婿,假如他上位房家就是外戚。于是房遺愛和高陽公主找到了共同語言,他們悄悄行動,聯絡了一大批宗室貴戚,準備發動宮變。
高陽公主格外賣力,她找了一幫“專家”助陣,比如和尚、道士、神棍,甚至連掖庭的星象官都被她拉攏了。
當然,事件后來被挫敗了,怎么挫敗的史書沒交代,結果就是一大批皇親國戚人頭落地,也包括高陽公主和房遺愛。
整個事件情節跌宕,扣人心弦,有聲有色,所以歷來就是文學作品的好題材。不過,這是一個歷史疑案,其中的情節很不靠譜。
首先《舊唐書》根本沒記載高陽公主與辯機的事,后人推測,《新唐書》應該取材于野史,可信度不高。
其次,房遺愛謀反的經過交代不清,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比如房遺直也死于此案,他究竟犯了何罪?高陽公主為何要跟哥哥李治作對?那么多皇親國戚參與其中,他們都做了啥?一概不知。
所以,這段歷史成了永久之謎,你愛信哪個都行。
●第18女金山公主,早夭
史書上就倆字——早薨。
●第19女晉陽公主,李世民最有人情味的女兒,小公主的哭聲讓李世民剝離皇帝的神圣
晉陽公主李明達是長孫皇后的第三女,推算大約出生于貞觀七年。長孫皇后去世時,她只有3歲,還搞不懂死是什么意思。等她終于懂得了生離死別的概念后,常常跑到媽媽帶她游玩的地方哀哭不已。
可能從小思念過重,李明達養成了一副冷面孔,無論喜怒都不形于色。但這孩子天生就有母親的遺風,很會用委婉的方式勸慰父親,讓身邊人避免了不少責罰,因此她深得宮人們的喜愛。
李明達酷愛書法,是姐妹中造詣最深厚的一位,她臨摹父親的飛白書,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在諸多的兄弟姐妹中,李明達與同母哥哥李治關系最好。李治比她大5歲,相對于早就出宮開府的李承乾和李泰,他們兄妹倆相依為命九年。
等李治14歲出宮的時候,李明達看著哥哥遠去的身影痛哭:“哥哥從此與大臣們同列班次了,再也不能回到內宮了。”李世民摟著女兒淚流滿面。
這一刻,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不是撼天動地的大帝,而是一位兒女情長的孤老頭子。
讓人痛心的是,李明達尚未成年,11歲時就早早病逝了。女兒的死讓李世民失魂落魄,一個多月時間他幾乎不能正常進食,每天哀傷十多次。
面對大臣們的勸慰,李世民說:“我何嘗不知道哀傷無益,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啊,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吶。”
●第20女常山公主,這位到死未來得及出嫁的公主留下一個謎團:為何22歲還不能出嫁?
常山公主的記錄也很簡單,說她未及下嫁就去世了,去世的時間在顯慶年間。
可是顯慶元年是656年,李世民最小女兒出生于634年,常山公主出生不會晚于這一年。也就是說,常山公主去世時至少22歲,為何這個年齡還不出嫁?
●第21女新城公主,李世民最小的女兒,留下三段婚姻奇遇,死后引發一場冤案
新城公主是李世民最小的女兒,也是長孫皇后的第四女,母親去世那年,她才2歲。
最為皇帝的幼女,還是嫡女,新城公主本應該是最幸福的女孩,可事實上她的婚姻非常不幸。
新城公主9歲時,被李世民許婚魏征的兒子。那一天是貞觀十七年的正月十六,魏征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李世民帶著太子和新城公主前往魏府探視,他當場許諾,將小女兒嫁給魏家,并流著淚說:魏公,你睜開眼看看你的兒媳吧。
魏征帶著欣慰,于第二天辭世了。
可是才過了三個月,李世民就撕毀了婚約。原來侯君集謀反案爆發,大理卿在審案過程中,發現魏征與侯君集有書信往來,還曾經將自己的奏疏送給史官。李世民很生氣,認為魏征就是個兩面三刀的人,口心不一,于是一怒之下推到了魏征的墓碑,還毀了婚約。
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千挑萬選,為女兒選定了如意郎君——長孫皇后的族弟長孫詮。可還沒來得及將女兒送進長孫家族,李世民就駕崩了。因為守喪,新城公主的婚禮半途中斷,三年后才續上。
十年后,長孫無忌倒臺了,長孫詮受累于長孫無忌,被流放于嶲州,并被地方官殺害。
根據墓志銘記載,新城公主與長孫夫妻感情很好,這個意外的打擊讓她不能自拔,然而失去了父親的庇護,她只能眼睜睜看著兄嫂殺死了自己的親人。
后來,由東陽公主做媒,李治做主,將新城公主改嫁韋正矩。在介紹東陽公主時已經說明,新城公主與韋正矩夫妻感情并不好,二人經常吵架,民間說法是公主始終難忘前夫長孫詮。
龍朔三年,新城公主突然暴病身亡,享年29歲。她的死讓李治震怒,因為人們一直傳言韋正矩“遇主不以禮”,所以他認定是韋正矩害死了妹妹。
于是韋正矩被下獄接受審查。韋正矩面對指控啞口無言,找不出對自己有利的證據,李治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于是殺害了韋正矩,并將其家族流放。
不過很快有證據表明,新城公主屬于自然死亡,韋正矩被冤枉了。李治又下旨,令韋正矩與公主合葬于昭陵。
韋正矩的冤死給皇室留下污點,從此以后,世家大族對迎娶公主一直抱有戒心,整個唐朝一直如此。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