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風光卻也最危險的職業,可以左右皇帝的人選,也能被反殺
顧命大臣也稱為托孤大臣,就是古代皇帝在臨終之際所欽點的心腹大臣,用來輔佐即將登基主持朝政的新皇帝,一般來說多是年幼的小皇子。既然是心腹大臣,因此都是德高望重、政績突出而且忠心耿耿的朝廷高官。
新任皇帝上任后,往往缺乏治理國家的經驗和能力,此時領著先皇遺詔的顧命大臣就代替皇帝行使權力,掌控朝政。但凡事都有利弊,顧命大臣雖然享受一人之下,萬人至上的尊崇,但風光無限的背后同樣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南朝時期的宋武帝劉裕就有托孤顧命大臣的事跡。劉裕在臨終之時召集自己的心腹大臣許羨之、傅亮、謝暉等人,囑托他們務必盡心盡力輔佐小皇帝義符。在新任皇帝登基的前兩年里,小皇帝對幾位托孤大臣言聽計從,但隨著小皇帝逐漸長大,越來越不聽幾位顧命大臣的意見。
于是幾位顧命大臣聯合起來廢除了少帝義符,另立了宋武帝的另一個兒子義隆為宋文帝。宋文帝登基后,起初也受顧命大臣的管理和約束,但登基第三年親政后,就先后誅殺了這幾位顧命大臣。
托孤大臣按理來說是先皇信任并且尊重的人,那托孤大臣為什么要廢除先帝選擇的繼承人,又另立皇帝?為什么另立的皇帝又要把將自己扶正的托孤大臣趕盡殺絕呢?南朝時期的托孤案例的慘烈結果是偶然的嗎?
事實上,由于受古代封建思想的影響,被立為太子的皇子,在年少時很少有人約束和管教,形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品性。作為皇子時,不參與政務,因此不會影響到國家利益,而一旦登基為帝,其性格中的劣根性就會展現出來,嚴重時會影響到國家的存亡。
托孤大臣正是基于對國家利益的考慮,就會干涉皇帝的權利,甚至廢立皇帝。此外,還有一些托孤大臣仗著自己受先皇的信任,對新上任的皇帝頤指氣使,當年幼的皇帝想要親政時,卻獨攬大權從而產生權利之爭,甚至會設計陷害皇帝,另選擇易于自己操控的傀儡皇帝,以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那么為什么被托孤大臣冊立的新皇帝會反過來殺掉他們呢?另立的皇帝盡管在心里也曾感謝過顧命大臣給他們能夠成為帝王的機會,但是,舊的皇帝被廢的記憶也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腦海里。
既然昨天舊皇帝能被托孤大臣廢掉,那么今天自己也可能被他們廢除后再選新人。新皇帝為了防止托孤大臣以同樣的手段對付自己,只好先下手為強,以便樹立自己的威信。所以,幾千年來的托孤大臣看似表面風光無限,但其背后卻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