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托咐,聽之或可改寫歷史,奈何姜維沒有聽懂
諸葛亮是東漢末年蜀國的頂梁柱,軍隊的精神領袖,在世期間蜀軍的戰斗力尤為強大,可自從他一去世,蜀軍的戰斗力就大不如從前了。其實諸葛亮去世蜀軍本不至于淪落到這種地步,因為他曾有感自己時日無多,遂將召集姜維、楊儀、費祎三人,將自己平生所著兵法24篇和連弩秘訣書傳給姜維,并吩咐自己死后由魏延斷后,若是魏延不從也不用管他,直接由姜維作替補斷后。
諸葛亮的遺囑明面上是說讓姜維繼承自己的遺志,使用自己所傳授的東西代替自己完成北伐大業,同時安排好此次北伐的退路,但實際上卻并不是這么簡單。
首先諸葛亮召集了三人卻只吩咐魏延和姜維率領部隊,這乃是他多加考慮才做出的決定,他知道魏延和楊儀二人素來不和,積怨已久,若是讓這兩人相遇,別說與敵作戰了,自己內部先翻了天,所以不要求楊儀和費祎二人帶兵,直接率部返回即可。可姜維卻沒有懂諸葛亮的深意,讓楊儀原地待命,期間楊儀命令魏延讓他感覺很是不舒服,導致出現了諸葛亮生前最不愿看到的軍隊內訌。
其次,諸葛亮說若是魏延不遵守命令的話就不用管他,直接由姜維做替補,明顯就能看出這是諸葛亮對魏延的寬容與袒護,因為諸葛亮對魏延的為人十分了解,知道他雖然時常性格偏激,但在大是大非上分的非常清楚,這樣的人是絕對不會做出背叛國家的事情。還有就是魏延生平只服諸葛亮,一旦諸葛亮去世,他失去了信仰,此時再對他進行壓制,讓他做不想做的事情只會適得其反。可惜姜維還是沒有聽懂這句話,結果導致了魏延的死亡。
最后一點就是,諸葛亮之所以將兩樣東西都交給姜維是因為這兩樣東西必須結合著一起看,相輔相成,才能參透各種奧妙,也只有這樣,姜維才能代替諸葛亮繼承他的遺愿,為蜀國建功立業。但或許是因為諸葛亮認為以姜維的聰明才智自然會懂自己的話,可是不巧的是,姜維并沒有聽懂,于是分開看這兩樣東西,結果不用說也知道,他所學到的兵法謀略遠不如諸葛亮,又如何堪擔大任。于是在他的領到之下,蜀國九伐中原戰績則敗多勝少,蜀國也在諸葛亮去世不到三十年就被滅亡了。
諸葛亮臨終的托咐本是希望姜維能夠習得自己的本事代替自己為魏國建功立業,再不濟也要保蜀國百年無憂。如果當時姜維聽懂了諸葛亮的遺言并且照做的話,不僅可以讓蜀國免去內亂,同時還能讓大將魏延活下來繼續為蜀國效力,而姜維自己也會隨著對諸葛亮所留下的東西研究進而使能力大幅上升,成為第二個諸葛亮,若是如此,歷史或許就將改寫,蜀國未必會被曹魏所滅,誰勝誰負還是一個未知數。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