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么 這是古人留下的智慧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的智慧,傳承至今,意義深遠,今天就來說說二十四節氣分別是什么。

二十四節氣有這樣一個順口溜,讀起來朗朗上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
雨水:這時候開始下雨了,雨水的量也開始增加。
驚蟄:蟄的意思是躲起來。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的意思是平分,春分意味著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茂盛。
谷雨:雨造就百谷,有了充足及時的降雨,谷類作物可以茁壯成長。
立夏:立夏就是夏天的開始。
小滿:小麥等夏季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作物開始成熟,比如小麥。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了。
小暑:暑就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指氣候開始變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天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水凝結成白色。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馬上要結冰。
霜降:天氣越來越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天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了。
大雪:降雪量增加,地面可能被積雪覆蓋。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了。
小寒:氣候開始變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以驚蟄為例,自古以來,中國農民就非常重視驚蟄的節氣,視之為春耕的開始。一句農家諺語說,“到了覺醒節,鋤頭不停歇”。
中國北方有句民間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大倉庫滿,小倉庫流。”古人認為龍掌管天上的云雨,龍一抬頭,雨就會加大。這個時候不要錯過農時,要及時播種,這樣入秋后“大倉滿,小倉流”。
在驚蟄這一天,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有些地方會舉行滅蟲儀式,害蟲一出來就除,保證莊稼豐收。在一些地區,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油炸昆蟲”,這意味著殺死害蟲。
“炒蟲”不是真正的炒蟲,是玉米和大豆。在其他地方,人們在這一天手持燃燒的香燭和艾草,在家中的四角和墻縫處吸煙,以驅趕復活的蛇、蟲、鼠和螞蟻,去除霉味。
在古代,也有吃梨的習俗。“梨”與“李”諧音,吃梨象征遠離害蟲。當你被節氣驚到的時候,剛開始乍暖還寒,空氣干燥。人容易口干,梨水分多,有助于去火、潤肺、止咳。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