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它是凈心之所
在中國,觀音菩薩絕對是家喻戶曉,舉足輕重的神仙。甚至在全世界,觀音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佛教神靈。而且對于全世界觀音的信眾來說,他們信仰觀音的朝圣地就是普陀山。那么,普陀山為什么會成為觀音最著名、最重要的朝圣地呢?
普陀山位于中國浙江省舟山市。雖然聽起來像一座山,但實際上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普山作為觀音的道場,真正開始興起是在公元10世紀,也就是唐朝。明清時期達到頂峰,成為世界公認的觀音信仰圣地。

關于普陀山成為觀音朝圣地的傳說很多,但究其原因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普陀山以西是寧波,隋唐時期,一方面大運河的修建使寧波成為連接華南和華北的貿易中心;另一方面,隨著航海技術的發展,連接長江三角洲與中國沿海、東南亞和印度洋港口的海上貿易變得十分活躍。
寧波正好位于這兩條主要貿易路線的交匯處。正因如此,主管沿海貿易的市舶司(中國古代對外貿易機構,相當于現在的海關)數百年來一直設在寧波。距離寧波很近的普陀山,是一個小島,卻成為了華南華北,以及中日海上貿易的必經之地。
在古代,當普陀山成為中國觀音的朝圣地時,它也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海上貿易港口。許多從其他國家開往中國的船只需要在普陀山等待中國海關的檢查才能繼續前進,而從中國開往其他地方的船只也需要在普陀山等待適合航行的天氣。
隨著貿易的蓬勃發展,普陀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注意。同時,在海上航行總是充滿危險。面對變幻莫測的風浪,人們在普陀山祈求觀音的保佑,以至于越來越多的人在普陀山供奉觀音。而且關于觀音的童話記載也越來越多。自唐代以來,人們一直為普陀山撰寫山志,描繪島上的地形,并記錄了大量關于觀音菩薩出現的傳說。
其中最著名的傳說就是“不肯去觀音”。一個日本和尚去五臺山朝圣,得到了一尊非常珍貴的觀音像。他想把這尊觀音像帶回日本,但當他帶著這尊觀音像航行到普陀山時,蓮花出現在船的周圍,包圍了它,并把它帶到了潮音洞的前面。看到這一幕的人都以為是觀音的啟示,不想穿越到日本,于是在這里建了一座廟供奉這尊佛像,取名“不肯去觀音”。
另一個傳說發生在一個印度僧侶身上。據說這個和尚是來普陀山拜觀音的。他在潮音洞穴前點燃了他的十個手指。手指燒完了,觀音菩薩出現在他們面前,給了他寶石。所有這些童話,一次次的描繪和敘述,不斷為普陀山的傳說增色,最終被中國人接受為觀音菩薩的道場。
從普陀山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人是如何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佛教圣地。其實,普陀山成為觀音道場的真正原因并不神秘,而是與中國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直到今天,普陀山的觀音道場依然香火繚繞,也是全世界觀音信眾必去的圣地之一。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