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繳納比例基數 你需要知道這幾點
繳費基數是單位和個人繳納公積金的計算依據,或者說是我們需要繳納公積金的額度。比如你在5000元的基礎上繳納公積金,那么繳費基數就是5000元。類似于以前用磚頭蓋房子,繳費基數是公積金繳納的“磚頭”。

01繳費基數的作用是什么?
為什么要確定繳費基數?因為“頂層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底層可以保障員工權益”。
繳費基數有上下限,一般由各地公積金管理中心給出。
下限類似于工資的“最低標準”,是公積金繳納的最低標準;上限類似于醫療保險中的“最高保額”。最多只能按照上限標準繳納公積金。
可能有人擔心工資太低,會導致公司不給自己交公積金。
不用擔心,因為公司要給員工交公積金。即使工資低于繳費基數下限,公司也要按照“下限標準”繳納公積金。
這體現了公積金下限的好處,可以保障職工權益。
公積金本質上是職工的個人財產。所以,付出多少無所謂,反正都是自己的錢。公司不一樣,因為個人交多少公積金,公司也要交多少。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可能想多出錢,讓公司多出錢,從而讓公司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這樣做會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
這時候公積金上限的好處就可以體現出來了,就是“可以減輕企業負擔”。
02如何計算繳費基數?
首先,繳費基數肯定是在上下限之內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工資收入低于下限的,按“下限”標準繳納公積金;高于上限的,按“上限”標準繳納;在上限和下限之間的,按照實際工資收入發放。
另外,如果是按“下限”標準繳納公積金的低收入群體,個人在公司同意后可以免繳公積金,但公司是正確繳納的。
為什么需要“公司同意”才能讓公司介入?因為公積金個人繳納也是公司繳納。
其次,繳費基數也需要“看人吃菜”。
雖然繳費基數是根據職工實際工資收入確定的,但不同類型的職工之間是有差異的。
對于2021年1月1日后新參加工作的職場小白,工作第二個月開始繳納公積金,繳費基數為第二個月的工資收入;
對于2021年1月1日后新調入公司的職場油條,要在工作當月繳納公積金,繳費基數為當月工資收入;
對于一直在公司打拼的長輩,繳費基數是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資。
最后,個人如何調整繳費基數?
如果我們需要調整公積金的繳納基數,比如想多交一些,那么買房的時候可以多貸一些,或者因為用不了公積金貸款想少交一些,怎么辦?
我們可以在每年的“公積金調整月”向單位申請提高或降低繳費基數。一般來說,大部分地方的“公積金調整月”在6、7月份。
寫在最后
公司和個人繳納的公積金數額由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共同決定。
按照規定,繳納比例在5%-12%之間。至于公司最后交多少比例,沒有強制規定。這取決于公司本身。
有良心有實力的公司付出的比例更高。比如企事業單位,一般都是前12%。至于其他公司,大部分都是最低5%的標準。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