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鼎的位置和作用
天鼎的位置位于人體的頸外側部,在胸鎖乳突肌后緣,結喉的旁邊,也就是扶突穴和缺盆穴連線的中點。天鼎的作用如下:天鼎具有清咽、散結、理氣、化痰的作用。
天鼎是人體腧穴之一,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出自《針灸甲乙經》,通過適當的按摩,可用于治療暴喑氣哽、咽喉腫痛、吞咽困難、瘰疬、癭氣等疾病。
天鼎中的天是高部的意思,鼎是中國古代煮焚用具,其形特征有三足。而且胸鎖乳突肌特征為一肌三頭,一頭緊靠于乳突骨,其它二頭,分別附著胸、鎖二骨,形成三足鼎立的形狀,便被叫為天鼎穴。
在尋找天鼎穴的時候,先坐正身體,將頭微側仰,在喉結旁開3寸,約當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的扶突穴,再從扶突穴直下1寸,便可以在胸鎖乳突肌后緣處找到穴位。在天鼎穴的周圍分布有副神經、頸橫神經、耳大神經、枕小神經等多個神經,皮下較深的地方還是膈神經的起點,因此天鼎穴不能自行針灸。
按摩天鼎穴時,用力按壓50次,可緩解扁桃體紅腫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嚨阻塞等癥狀,而用中指指腹按摩,每次1~3分鐘,對咽喉和耳部可以起到良好的保養作用,還可用來緩解咽喉腫痛,預防聽力減退。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