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劉備派魏延當關羽副將,荊州還會丟嗎?或萬無一失
史上著名的“桃園三結義”想必是人盡皆知,劉備那時候處于顛沛流離的狀態(tài),但關羽和張飛仍然誓死追隨與他,不離不棄,這份兄弟情可歌可泣。在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斬首后,劉備不顧所有人的反對一定要伐吳為關羽報仇,這一步棋,不僅加速了劉備和張飛的死亡,也加速了蜀國的滅亡,所以關羽的死對于蜀國來講,是一個歷史轉折點,倘若劉備派魏延當關羽的副將,荊州還會丟嗎?
我們先來看下魏延是何許人也?魏延是劉備的部曲,早年劉備入川時,他追隨劉備左右屢立戰(zhàn)功,被劉備升為“牙門將軍”。后來劉備越戰(zhàn)越猛,奪下了東西二川以及荊州之地,成為三國里勢力最強的人,所以他自封為“漢中王”,將荊州給了關羽掌管,而漢中,當時所有人都以為肯定是給他的另外一個兄弟張飛掌管,結果出人意料的,劉備將最重要的漢中交給了魏延管理,而且將魏延升為漢中太守,要知道,這是劉備權利范圍內能封的最大的官職了,可見他對魏延是很看重的。魏延是一個難得的文武雙全的能人,可以和諸葛亮一起謀事,也可以和劉備一起上戰(zhàn)場,唯一的缺點和關羽有點相似,比較自大,眼里容不下別人。
后來,諸葛亮準備北伐,將魏延升為“丞相司馬”。后來曹魏進攻蜀漢,魏延打敗了曹魏的后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擊退了曹魏,立下了大功,被提拔為前將軍、征西大將軍。其實從魏延這一路的升遷不難看出,他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人越在輝煌的時刻,越難做到低調和安分守己,魏延的性格弱點在這里就提現出來了,他開始變的自大,一意孤行,對于諸葛亮的話也不再言聽計從。
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北伐,都會請諸葛亮單獨給他一萬的人馬,他自己走一條不同的路去攻打漢中然后再和諸葛亮會師,諸葛亮一直沒有同意這個建議,所以魏延對此懷恨在心,認為諸葛亮膽小保守,讓他的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軍中同樣性格的還有楊怡,楊怡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但性格急躁激進,尤其他看不慣魏延,兩人經常斗嘴,諸葛亮屢次從中調節(jié),但仍然無法化解兩人矛盾,后來也正是因為這些矛盾,魏延才會死而且還被誅三族,當然,這是后話。
綜上可以看出,魏延是一個能力不凡的人,讓他鎮(zhèn)守荊州,他絕對能守得住,但若讓他當關羽的副將鎮(zhèn)守荊州,恐怕就很難講了,畢竟一山難容二虎,而且關羽和魏延的性格都一樣自大,不愿意服從別人的管理,所以劉備看人還是很準確的,將他們兩人放在了兩個不同的地方,否則,荊州恐怕不用別人來攻,自己人就先起內訌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