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橫掃六國,為何他逝世后,六國卻響起一片哀嚎悲痛之聲?
秦昭襄王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惠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長達五十五年之久。
早年,他跟隨母親在燕國為人質,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國奪位,成為秦昭襄王。在他即位初期,宣太后當權執政,外戚魏冉處理庶務,任用白起為將軍,先后戰勝了三晉、齊國、楚國,攻取魏國的河東郡和南陽郡、楚國的黔中郡和郢都等地,發動了著名的水淹郢都的戰役。從此,東方各國聽聞虎狼之秦無不戰戰兢兢。
后來他聽從范雎之言,奪取宣太后、魏冉的權柄,正式親政。文以范雎為相,武以白起為帥,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并對趙國發動長平之戰,大勝趙軍,坑殺四十萬趙軍。之后,他攻陷東周王都洛邑,俘虜周赧王,遷九鼎于咸陽,結束了周朝八百年統治,奠定了秦國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時可以說戰果碩碩,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薨逝,終年七十五歲,謚號為襄。要說秦國內部的人為之痛哭還好,但東方六國為之痛哭,響起哀嚎悲痛之聲,恕筆者一時無法理解了。筆者認為與其說是哀痛秦昭襄王,不如說是哀嘆自己的未來。
周朝滅亡,天下共主已失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秦國的大將趙摎攻打韓國,攻占了陽城,斬首了4萬人。接著趙摎繼續揮師攻打趙國,攻占了二十幾個縣,斬殺及俘虜了九萬人。位于王畿的周赧王姬延感到非常恐慌,于是他和燕國、楚國密謀聯合各國,再訂立合縱盟約攻秦,準備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與陽城之間無法相通。
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趙摎攻打西周。嚇怕的周赧王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由此可見此時的周天子已經沒有了尊嚴。秦國將周赧王綁在柱子上游街示眾,貶為平民,便放其回到西周。后來姬延抑郁而終,東周國亡,立國879年。
要說之前,雖說禮崩樂壞的情況下,但各諸侯之間還是顧忌著周天子的地位和身份,都還承認周天子為天下共主,例如田氏代齊、三家分晉之時,他們都要去周天子那里申請旨意,讓周天子承認自己。但昭襄王薨了以后,加上周天子也沒有了,整個東方六國宛如心中失去了一個支柱,一個中心,怎能不哀痛?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擋住秦軍的鐵蹄了
在他在位時,東方六國已經被欺負怕了,這時候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去掉,身上的重壓一消失,加上對未來的茫然四顧,不知所措,東方六國的哀痛不僅是重壓后緊張的酸楚,也有對自己未來迷惘的恐懼。秦國實力遠超東方六國已成定局,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擋住秦軍的鐵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的哀痛更多是對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哀痛。
在秦征戰六國時,秦昭襄王手段的確狠心——坑殺趙軍四十萬、水淹郢都等等戰役,都給東方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在他逝世后,六國的一片哀嚎標志著天下共主已逝,從此是秦國鞭笞天下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