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與劉備情同手足,卻為何常以曹操所封的“漢壽亭侯”自居?
我們在看三國的時候,常常看到關羽自稱漢壽亭侯。據(jù)《三國志·關羽傳》記載: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也就是說,這個漢壽亭侯是曹操向劉協(xié)上表申請表彰給關羽的。眾所周知,雖然名義上是劉協(xié)拍的板,但實際都是老曹說了算。
因此這個爵位也勉強可以看做是曹操給的。但是忠于劉備的關羽,什么都沒要曹操的,卻一直都以漢壽亭侯自居,這是為什么呢?
一、關羽的漢壽亭侯怎么來的?
劉備和關羽在徐州敗退后,劉備投袁紹,而關羽不得已,投降了曹操。從此開啟了一段,在曹操帳下的歷史。
恰逢官渡之戰(zhàn)前夕,袁紹大將顏良率軍進攻白馬,曹操率軍回援,以張遼和關羽為前鋒。關羽遠遠望見顏良麾蓋,快馬直驅(qū)顏良,斬首而歸,表演了一出萬軍從中斬上將首級的精彩瞬間。袁軍大驚而散,白馬之圍頓解。
因此功勞,戰(zhàn)后,曹操上表漢獻帝,表關羽為漢壽亭侯(雖然漢獻帝在曹操手上,實際上就是曹操的意思,但卻不能這樣認為)。
這個爵位實際上應該這樣念,漢壽/亭侯,也就是說,爵位封邑在漢壽縣,爵位的等級是亭侯。
那么亭侯是個多大的爵位呢?
列侯,所食縣為侯國。···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xiāng)、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漢書·百官五》
也就是說,關羽的這個亭侯,是列侯的一個等級。列侯根據(jù)功勞大小,一次封為縣侯、鄉(xiāng)侯、亭侯。
看起來這爵位好像也不高,那么為何關羽這么稀罕呢?
二、漢壽亭侯的含金量
三國時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我們看看其他的人的稱呼或許能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
第一件事:曹操在迎漢獻帝到許昌的時候,借漢獻帝的名義封自己為大將軍,同時封袁紹為大司馬。實際上袁紹和曹操都已經(jīng)是獨立一方的軍閥了,漢朝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漢朝的官職什么的也不算什么。
然而袁紹死活不同意,因為大司馬居于大將軍之下,那以后不是我就得聽曹操的了?
曹操此時還比較弱小,不敢惹毛了袁紹,于是曹操又借漢獻帝的手,改封袁紹為大將軍,自己為大司馬。這下袁紹高興了。因為這一招,官渡之戰(zhàn)延遲了好幾年,曹操得以有時間積蓄力量。
如果說,這件事還是因為袁紹不想聽曹操命令,而且袁紹的政治水平也比較低,那我們再看看其他人。
第二件事:曹操和劉備應當是三國時期的頂級政治家之一了。曹操出征自稱什么呢?漢丞相、司空曹操。劉備在拜訪諸葛亮時,第一次報的名號是什么呢?漢宜城亭侯、左將軍、領豫州牧、皇叔劉備。
看到這,是不是明白了些什么了?
建安年間,雖然漢廷已經(jīng)實際上失去權(quán)威,精英之世都知道漢祚當滅,但大家都還是不約而同的把漢朝的爵位和官職掛在自己名字前面。為什么呢?
因為漢是名義上的正統(tǒng)中央政府,民眾和士大夫官吏們都還是認的,大家也需要漢朝廷的爵位和官職來裝點門面。
不僅如此,漢政府規(guī)定,無軍功者,無論官職多高,都不得封侯。雖然這個制度后來有所松動,但侯爵也不是想要就能得到的。
看看劉備也不過是個亭侯,同為三國梟雄的孫權(quán)更是在219年才得到南昌侯的爵位。
所以,關羽的這個漢壽亭侯雖然是個小小的亭侯,但在廣大士民眼中,已經(jīng)是個相當有地位和榮譽感的稱呼,你覺得關羽要不要時常掛在嘴邊呢?
三、漢壽亭侯的政治需要
不僅是漢壽亭侯的含金量非常高,同時,漢廷的爵位對于關羽來說,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政治意義的。
作為劉備集團的重要骨干,自然要貫徹劉備的政治方針了,那么劉備一生的政治方針是什么呢?
匡扶漢室。
既然要匡扶漢室,那么漢室給的爵位是不是很重要?這就是為什么,在自封漢中王以前,劉備走到哪都是自稱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劉備,別人對他的稱呼也是劉豫州、劉皇叔了。
因為這些爵位和官職都是漢獻帝封的,皇叔也是漢獻帝當場認的。
所以,關羽自然也要貫徹忠于漢室的方針了。
到哪都自稱漢壽亭侯,抬出大漢的名頭,有助于宣揚匡扶漢室的政治理念,讓別人覺得此人心存漢室,這不是正是關羽想看到的結(jié)果嗎?
當然,后來劉備稱漢中王,關羽還一天把漢壽亭侯掛在嘴上,就有點讓劉備不舒服了。
綜上,關羽的漢壽亭侯因軍功得來,含金量相當?shù)母撸疫€有助于在政治上樹立“匡扶漢室”的偉大形象。關羽同志當然以為畢生的榮耀了,走到哪也要自稱漢壽亭侯了。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