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李亨是怎樣的人,在位期間有什么執政成就,為何會憂懼而死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生于公元711年,逝于公元762年,終年51歲,在位6年,于公元762年受驚懼而死。那么他是怎樣一個人,在位期間有什么執政效果,為何又會驚懼而死。
李亨-劇照
??李亨是怎樣一個人
唐肅宗李亨,他的原名其實是李與,從名字上看,似乎很平凡,并沒有多么出奇的地方。因為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所以出生就有王侯的身份,曾經被封為忠王。
他是在公元738年才被立為太子的,這時他已經27歲,可以說已經很晚了。當然對于他的“唐玄宗第三子”身份來說,又是極為的幸運。因為按照古代流行的嫡長子繼承制來選擇繼承人,太子身份理應由唐玄宗李隆基的嫡長子繼承。也是因為一些原因和變故,李亨才有幸在27歲成為了太子,他也是在這時候改名為李亨。
李亨-劇照
他當太子是當了18年才繼位皇帝的,而且這個繼位也沒有經過唐玄宗的同意,算是借助亂而登基的。這其中的原因是馬嵬驛兵變后,他與唐玄宗分道而行,在不知道皇帝生死消息的情況下,及時擁立太子登基,保證王朝穩定是應有之策。
只是,皇帝生死哪有那么容易,因此他也是利用這次戰機為自己取得利益和地位。因為他是太子,所以也是順應王朝發展規律繼位,而遙尊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更是使得他占盡人倫道理。
由此可見,李亨是一個有心機和智慧的人,也怪不得能夠成為皇帝。
李亨-劇照
??他在位期間有什么執政效果
李亨繼位后,為肅宗,改年號稱“至德”。這時他就開始計劃收復兩京,即西京(陜西西安)和東京(河南洛陽),這是他第一次展露自身的抱負和雄心,因此,他也是想盡早解決戰亂,恢復唐朝的盛世安寧的局面。
只是計劃如此,但沒有做好相應部署和調查敵方,因而宰相房琯帶領的軍隊在陳濤就遇到了叛軍的攻擊,并很快陷入劣勢,進而全軍覆沒。這對于唐肅宗剛繼位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打擊。
李亨-劇照
為了緩解敗仗帶來的影響,李亨只得停止派兵征戰,慢慢籌集實力,為下一次有效進攻做鋪墊。到了至德二年,安祿山史思明叛軍產生了內訌,安祿山也被其子安慶緒殺死。這時候,李亨抓住機會,派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借用回紇兵,去反擊叛軍。
而這次反擊,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六月、十月收復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這也是唐肅宗繼位以來第一次取得大勝仗,并收復兩京,實現民心的歸附和國土的歸屬。只是由于是借兵,曾與回紇約定:取得勝仗后,土地和士族庶族依舊屬于大唐,但金錢和子女都歸屬回紇。因此盡管是勝仗,洛陽依然受到了巨大破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收買回紇軍隊,體現出唐軍的虛弱和缺乏。
李亨-劇照
到了后面與叛軍安慶緒決戰時,為了不讓軍權到大將手中,他竟然不設統軍元帥,派宦官魚朝恩去代替自己統領全軍,因為宦官不懂軍法和兵法,從而在戰略上就失去了先機和統籌。由此也體現出唐肅宗的眼界狹小,胸襟不夠。在戰敗后,他還不調查事實經過,就罷免了郭子儀軍權,因此這里也體現出他的些許“昏庸無能”,一昧寵幸宦官。
??李亨為何會憂懼而死
在朝廷中央,李亨也開始犯了他爹李隆基的錯誤,寵幸和信任身邊的人,只不過他比李隆基更昏,出了寵幸張皇后,他還寵幸宦官,并且縱容他們干預政事。由此興起的黨爭著實又進一步消耗著唐朝的國運。
李輔國-劇照
到了公元762年,唐肅宗李亨患病,由此幾個月就不能上朝處理政事。皇帝作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都不處理政事,那么這時候的唐朝統治集團又該有多么荒廢無為。同是這一年四月,其父唐玄宗李隆基病死,他非常悲痛傷心,病情也隨之加重。
李亨,張皇后-劇照
這期間,張皇后為了不讓李輔國過多干預朝政和選繼承者,就找見太子說了這件事,并決定尋機會殺掉李輔國。只是這恰巧又被李輔國得知,于是李輔國就聯合程元振帶著手下進宮去搶先一步解決這次危機。他挾持太子并假傳太子命令,從而去了內宮。張皇后此時自然非常恐懼,為了自己的安全,她立刻就找唐肅宗李亨救命。
李亨病重-劇照
只是這時候的李亨已病入膏肓,也沒有能力去救她,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皇后被李輔國等亂臣拖出去。因為害怕,李亨也一下子病情加重,當天就死于長生殿。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