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盛世和其他盛世有何不同?學者:它是唯一的百姓狂歡!
相信大家對盛世這個字眼一定不陌生,一個國家對外軍事強大、貿易繁榮、立有權威、影響力大,對內百姓安居樂業、科技發達、君賢臣明、吏治清明,滿足這些條件這個國家才有資格被稱為“盛世”。國祚超過百年的封建王朝,無一例外都有過盛世,多的如漢朝六七個,少的如晉朝一兩個。關于盛世的簡單解釋,其實很簡單淺顯的就是:興旺繁盛的時代。描寫盛世的詞語多為華麗雍容、風流雅逸、富麗精工和高歌傳頌等。
盛世這些都是上流社會的人們狂歡,他們是既得利益者,錢流進他們的口袋,榮耀歸他們所有,美食涌入他們的嘴巴,有誰在乎底層的百姓?底層百姓只不過多分點田地,少交點賦稅,少服點徭役罷了,該是怎樣的沒人權,該是怎樣的困苦,根本沒得到改變。寫到這,不由地敬佩起古代百姓,那么多黑暗的日子他們都熬過來了;生活只要有一點希望他們都會去堅持,去遵紀守法,但亂世之中,百姓種田都不得安生,會被抓去當壯丁服徭役打仗,在家中也危險,會因為糧食被搶走而餓死。
元朝末年,老百姓的苦日子終于要熬過去了,大明王朝的開創者朱元璋朱重八即將登場。1368年,朱元璋于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這一年被稱為“洪武元年”,一個新的盛世即將到來,底層民眾能脫離苦海,迎來最幸福的生活。社會底層出身的朱元璋見過人世間所有的黑暗,他知道百姓們要什么,因而他對窮苦百姓天然抱著一種憐憫保護心理,對貪官污吏天生仇視。在洪武盛世,做普通百姓不知道多舒服,做貪官污吏和豪強富紳痛苦不堪,一點違法的事情都不能做,還需要對普通百姓們好點,不然被那些泥腿子們抓住送到京城去直接咔嚓了就虧了。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朱元璋的洪武盛世,具體做了什么,讓百姓狂歡,幸福感這么強。
面對山河殘破、民生凋敝、經濟破敗的世界,單采用減輕賦稅和徭役是遠遠不夠的,朱元璋用鐵腕手段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讓中國重新恢復了生機。朱元璋廢除代表奢靡風氣的茶道,明代的茶道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有近百道工序。將茶道廢除,雖然經濟效益降低了,但是可以將大量人口和土地投入農業生產當中,產出更多的糧食,滿足普通百姓的需要。
明代佃戶地位更是得到全面提升,不用再擔驚受怕于主人家的肆意打殺,因《明律》有著規定。佃農可以擺脫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也可依自己意愿解除租佃。朱元璋提倡鼓勵開荒,凡是開荒所得土地,皆可免除三年的租稅,由此推動佃戶的大量減少(沒人愿意做下等人,只是苦于生活才做了佃戶)。
朱元璋十分重視撫恤孤弱,這在歷代帝王中絕對是鳳毛麟角,“中原兵難之后老稚之孤貧者多有失所,宜遣人賑恤之。國初立養濟院以處無告,立義冢以痤枯骨,累朝推廣恩澤。又有惠民藥局、漏澤園、幡竿蠟燭二寺。其余隨時給米給棺之惠,不一而足呲?!边@是制度,還有監管,《大明律》中寫得明明白白,“凡鰥寡孤獨及篤廢之人,貧窮無親屬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讓一個又殘破的家庭有了希望,有了活下去的資本。
大多數簡樸皇帝的簡樸是作秀,朱元璋不是,他簡樸是簡樸,他的簡樸絲毫不影響國威和國體,還以身作則,引領簡樸風氣。天大旱,朱元璋哀于民生,帶著后宮妃嬪和皇子皇女共同步行求雨,吃的住的都是普通農家。試問古今帝王,有幾位能做到如此心誠為民。
簡樸為民,就是底層民眾的盛世,這就是十四世紀中期洪武之治下的盛世,百姓的狂歡。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