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投河自盡時,為何總在河邊留一雙鞋?原來里面大有文章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古時候有些女人因為一些情感糾葛,想不開最后跑到河邊投河自盡。然后途中路過的人就拿著一雙繡花鞋去到死者的家里,家中老母往往看到這雙鞋就號啕大哭了。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古代女子心如死灰要跳河自盡的時候都要將鞋子整整齊齊地放在河邊再跳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說起,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相信大家應該有所耳聞,其中便是記錄了一個女子以跳河以明志的一個故事。記錄的是發生于于東漢時期漢獻帝年間的一樁婚姻悲劇。
劉蘭芝是一個受到封建制度迫害的一個女子,自由受到嚴格的家教,在她17歲那年,被家中安排借給了一個地方小吏焦仲卿為妻,嫁到夫家的劉蘭芝也是謹遵“相夫教子”的傳統思想,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焦仲卿對妻子也是疼愛有加。
可是劉蘭芝卻遇見了一個惡婆婆,盡管劉蘭芝已經做得很出色了,可是依舊被婆婆所排擠,不斷地給她挑毛病,還教唆使兒子將她休了。在古代,讀書人都以孝為大。兒子焦仲卿拗不過母親,只能照做。
劉蘭芝為了讓丈夫省心,也是主動大包小包地回到了家中,不過二人已經約好,等待時機成熟一點再一起生活。然而劉蘭芝回到家中,家人卻另與她尋了一門親。劉蘭芝無法抗拒,只能從了。而這件事被焦仲卿得知,竟說劉蘭芝不守婦道,是一個隨便的女子。
對家庭和生活失望,同時也為了表明心志的劉蘭芝,竟然在新婚之夜跳河自盡了,對于劉蘭芝跳河的畫面,詩中寫道“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大家知道古代“絲履”正是鞋子的意思。由此看來,在古代便已有跳河自盡脫鞋的俗規了。對于為何要脫鞋,這個可能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說法是因為,古人在河邊自盡的原因大都不是因為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而是因為他們的想法得不到理解,人們在受到冤枉的時候總是特別想不開。在跳河時留下一雙鞋子也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的真誠,自殺實際上是一種明志。
對于這一點不僅是女子,就連我國古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也是因為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楚王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最后楚都被秦國所破,屈原自沉于汨羅江以明志。
第二個說法是因為,意外身死的人是沒有辦法進入祖宗宗廟的。所以古代女子想要用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不是意外死亡。希望在時候還能夠進入到祠堂。接受后人的香火供奉,古人對生死有一種特殊的迷信,這方面的可能還是很大的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