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和秦國有沒有關系呢,秦朝滅亡后秦姓又是如何發展的
秦姓是中國人的普通姓氏,而秦國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強大諸侯國,并于公元前221年統一華夏,影響了此后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那么,秦姓和秦朝之間到底有沒有關系呢?
有關系!根據歷史學家考證,秦姓有多個來源。在這多種來源中,秦國王室的后裔由嬴姓改為秦姓,構成了中國秦氏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之一。
上圖_秦字演變
而且,秦國王室和部分秦國臣民將自己的姓氏改為秦姓,有史料可以證明:
《廣韻》記載:秦,又姓,秦自顓頊后,后子嬰既滅,支庶以秦為氏。
《元和姓繤》記載:顓頊,嬴姓,秦后伯益裔孫非子,周孝王封之秦隴西秦亭也。至始皇帝滅六國,子嬰降漢,子孫以國為氏。
《姓氏急就篇》也記載:秦氏,嬴姓,非子封秦,后以國為氏。
這些史料記載了兩個值得關注的要點:
第一,秦姓起源于伯益的后代,最早為嬴姓。周孝王曾將伯夷的后代非子分到隴西地區,開始了秦諸侯國的歷史,直至秦始皇一統天下。
第二,秦朝到秦王子嬰這里滅亡之后,秦國王室的后裔就把自己的姓氏改為秦氏。即為“以國為姓”,以自己的國號“秦”為自己的姓氏,以體現秦國王室后裔對秦國的懷念和忠誠。
上圖_伯益(約公元前21世紀):一作伯翳,又稱大費,大業之子,嬴姓,一說“姬姓”
秦姓、嬴姓和秦國
相傳,秦國的第一代國王秦非子為商朝大臣惡來的后代。而商朝大臣惡來又是公元前21世紀左右,五帝到夏朝時期的歷史人物伯益的后代。所以,秦姓為伯益的后代。
所以,要想揭秘秦姓和秦國之間的關系,我們有必要搞清楚秦王一脈的原有姓氏——嬴姓的起源和歷史。
嬴姓是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數千年的漫長歷史,雖然顓頊為嬴姓的最早先祖,但嬴姓正式確立其姓氏地位要追溯到夏朝之前,五帝時期的舜帝。據記載,伯益曾幫助舜帝治理天下有功,給伯益賜姓為嬴。
伯益之后,嬴姓一脈又出現了像惡來、秦非子那樣的名人。相傳惡來是商紂王跟前的奸臣,曾多次向商紂王進言,讓商紂王遠離諸侯。商紂王的殘暴統治讓商朝陷入空前的統治危機。
上圖_牧野之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的決勝戰)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過牧野之戰以4萬大軍打敗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商王朝軍隊,建立了長達800年的周王朝。商朝滅亡后,惡來的后代經過幾代繁衍,到秦非子一代已經成為相對普通的家庭。到秦非子在世的時候,周朝的王位已經傳到了周孝王手中。
周孝王在位時期,非子居住在犬丘,位于今天的甘肅禮縣境內(一說陜西省興平市境內)。公元前9世紀左右的甘肅地區氣候濕潤,土地肥沃,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歡養馬。而周孝王為了振興王室,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進攻,決定在渭河流域興建周王朝的軍馬場。對于這件富國強兵的事情,周孝王本人是極其重視,每年都要到軍馬場檢查軍馬的飼養情況。
上圖_周朝
有一次,周孝王在軍馬場通過一位養馬大臣的描述,知曉了一個叫做非子的人很會養馬。經過非子養育的馬匹又肥又壯,很有力氣。周孝王隨即讓養馬大臣把秦非子帶過來。周孝王詢問非子養馬之道,對于養馬的各個知識,非子都能對答如流,周孝王對此是極其高興的,讓非子主管渭河流域附近地區的軍馬場。
在軍馬場管理者的位置上,非子盡心盡責。沒過幾年,其就把軍馬場的馬養的是又肥又壯。而周孝王考慮再三,將秦地分封給了非子。大約公元前900年,秦非子成為秦國的第一代實際統治者。但此時秦非子的領地不能算諸侯,直至秦襄公在位時期,秦國才正式成為諸侯國。
上圖_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此后,秦非子的王位一代代傳下去,其王位都以嬴姓為姓。在秦國歷史上,涌現出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始皇等多位君王。而秦始皇一統天下也影響了中國歷史,其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舉措更是奠定了中華大一統帝國延續2000多年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基礎。秦始皇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無可爭議的“千古一帝”,雖然秦始皇有比較突出的缺點,但秦始皇為中國歷史做出的劃時代貢獻不可磨滅的。
然而,由于秦始皇駕崩后秦二世的殘暴統治,秦朝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劉邦指揮的漢軍攻入咸陽城,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王子嬰投降后,秦國王室的后代和部分秦國臣民,就把自己的姓氏改姓為秦。從此,“秦”這個國號永遠成為秦國王室后代不可抹去的證明。
當然,除了秦朝王室后代這一來源,秦姓還有姬姓來源、大秦人(羅馬帝國)來源,以及后來的蒙古族、滿族和達斡爾族改姓來源。
上圖_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秦朝滅亡后,秦姓是如何發展的?
西漢初期,劉邦采納婁敬的建議,讓關東大族遷徙到關中地區,秦氏有一支搬遷到扶風茂陵一帶居住。這支搬遷到茂陵居住的秦氏成員人丁興旺,稱為“萬石秦氏”。
漢朝到南北朝時期,秦氏在今天的甘肅、寧夏、山西一帶多有分布。三國后期到西晉時期,由于三國的東吳政權經濟富庶,受戰爭波及影響較小,部分秦氏成員從北方搬遷到原先東吳管轄的地區居住,在江蘇、浙江等地安居下來,不斷繁衍生息。其中,江蘇無錫、浙江的寧波、會稽地區,秦姓相對集中居住。
上圖_唐代海上絲綢之路
唐朝以后,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部分中國人搬遷到海外居住,成為華人。而秦姓人口也有搬遷到海外者。在國內居住的秦姓人則來到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地,其居住的范圍更加廣泛。
時至今日,秦姓已經在全國有大約數百萬人口,其姓氏排名在中國姓氏當中排名第74位。其主要分布在河南、廣西、河北、四川、山東等省區,在其他省區也有分布。河南省為全國秦姓第一大省份,河南省秦姓人口占全國秦姓人口的15%。在廣州、安慶、寧波等地都能看到秦氏建立的祠堂。
作者:貞觀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中國四百大姓》江西人民出版社袁義達邱家儒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