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壓軸是什么意思
壓軸,原來是京劇術語。京劇把第一出戲叫做“開鑼戲”;第二出叫“早軸”;第三出叫“中軸”;第四出就叫“壓軸”;最后一出叫“大軸”。但是現在很多人把壓軸當成是最后一個節目。
京劇中演壓軸戲一般都是戲班掛頭牌的主要演員。最后一出則稱“送客戲”,亦稱“大軸”。因一場戲五、六小時過長,觀眾不等終場即離座,因此戲班常把劇目的重點放在壓軸戲上。最后一出則安排演些技術性強的小型武打戲或趣味性濃的玩笑戲,讓觀眾在這無足輕重的演出中逐漸散去,故稱“送客戲”。
常用的京劇術語還有以下這些:
一道湯:
指京劇演員缺乏獨特性的表演,也指演員的演唱缺乏抑揚頓挫。
一棵菜:
指舞臺演出是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演員、樂隊、舞臺工作人員都為搞好舞臺演出這一共同目的而互相緊密配合,協調一致,謂之一棵菜。
馬后:
因故放慢演出速度的常用術語。通常是由于需要出臺的演員未到或扮戲未完成,所以臺上的演出只能放慢速度。
馬前:
因故加快演出速度的常用術語。為了使演出快些結束,舞臺上正在進行表演的演員就要通過適當減少唱念、壓縮表演動作和加快速度的辦法,以實現馬前的要求。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