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別開玩笑了,正史中的時間根本對不上!
在影視劇《新三國》中,曾有過不少的精彩橋段,而“諸葛亮罵死王司徒”這一段更是尤為的出彩。據演義所描述,就在諸葛亮率兵北伐之時,司徒王朗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堅持要與曹真等人一同迎戰諸葛亮。在陣前,王司徒與諸葛亮展開了一場激烈無比的唇槍舌戰,結果卻被諸葛亮的犀利言辭罵到吐血,繼而從馬背上翻身落下一命嗚呼。
但是,這段異常精彩的橋段實際上卻是虛構而成的。在正史中,其實并沒有發生過。
在真實的歷史中,王司徒并沒有參與過曹真與諸葛亮的這場戰役,既然沒有參與,又哪來的唇槍舌戰一說?不僅如此,就連王司徒的死也和諸葛亮沒有半毛錢關系,雖說王朗的過世與諸葛亮北伐是發生在同一年的,但距離這場戰役的時間還是有半年差距的。所以說,王司徒并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關于諸葛亮這次北伐,據《三國志·魏書·明帝記》記載:太和二年春正月,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并進兵。右將軍張?擊亮于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而關于司徒王朗的死,在《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中也曾有過明確的記載:十一月,司徒王朗薨。
那么也就是說,諸葛亮的這次北伐是發生在公元228年的春天,自街亭之戰后諸葛亮就退走了。而且,曹魏集團也并沒有關于以王朗為軍師隨軍出征的事情。照此看來,司徒王朗過世的時候,諸葛亮的北伐已經結束了大半年的時間了,王司徒就顯然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
實際上,歷史中真正的司徒王朗是個典型的名士學者,才智過人的他對人很是慷慨,性格嚴謹的他多立威儀且恭儉節約,不論因何事所收到的禮物他也都概不接受。因此,還時常譏笑那些生活在世俗中,卻不懂體恤窮苦百姓之徒,所以還常常用自己的財物救濟他人。
因此,在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時候,還曾引用了《魏略》中的記載,對王朗極為稱贊,說其“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約,自婚姻中表禮贄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了解,司徒王朗實際上就是一個以德行立世、且才器兼備,還樂善好施的一代廉吏,并非就像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因心胸狹隘而被諸葛亮罵到吐血后墜馬身亡。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