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12年,竟沒人知道她是女兒身?木蘭辭早已給出解釋
花木蘭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經是耳熟能詳了吧?我們都知道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古代可沒有熱武器都是了真刀真槍的冷兵器,能否在戰場上生存可謂是全憑本事。當時花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上。又家中弟弟年齡尚幼,于是便替父出征。可是令人覺得感到好奇的便是,為何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竟無人識破她是女兒身呢?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下真實的花木蘭。花木蘭是我國古代著名巾幗英雄,不過在正史中的記載卻頗受爭議。對于花木蘭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南北朝的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據悉這首《木蘭辭》所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南北朝的北魏。
在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南下騷擾,對邊疆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當時的北魏政府有一個明文的規定,就是每家每戶都必須有一名男子上戰場。前面說過木蘭的父親已經年邁,且體弱多病,如果上戰場那么幾乎必死。而木蘭的弟弟尚且年幼還是一個半大的小孩,于是木蘭便挑起了這個重擔。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木蘭換上了一身男裝后出門,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多年的軍旅生活。
大家知道,外出打戰已經是勞苦奔波,且時時刻刻有性命之憂。但是花木蘭除此之外一邊還要隱藏自己的身份,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木蘭辭早已經給出過答案。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是木蘭辭的最后一句話,也是揭開很多人疑惑的一句話。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當兩只兔子提著耳朵懸空時,雄兔腳步跳躍,雌兔目光迷離;兩只兔子貼著地面跑,又怎能分辨出哪是雌哪是雄呢?這其中還引發出了一個詞語即“撲朔迷離”。這和木蘭有什么聯系呢?
花木蘭是北方的少數民族,也是從小騎馬射箭長大的,論體格和武藝只怕不屬于很多男子。只要稍微穿上一身男兒裝,混入人群之中很難看出花木蘭是女兒身了。
不過筆者猜想木蘭在剛去軍營的時候一定也是經過了一番細心的“打扮”的。而且木蘭在形貌上也多少和男兒有幾分相似。才敢這么大膽地替父從軍。而在經歷過幾場戰斗之后,一定是被太陽曬得黑不溜秋了。且骨骼和肌肉都會有所增長,最后慢慢的徹底融入到了男兒隊伍中。
而且木蘭在戰場之上的身份也很特殊,《木蘭辭》就有提到過,“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說明花木蘭極有可能是騎兵隊伍而不是步兵,因為只有騎兵才能夠翻越重重山峰能夠像飛一般的迅速。
在南北朝,步兵都是成堆地安營扎寨。而騎兵大多靠馬而眠。這其中便又大大地減少了和隊友之間的接觸。這才是花木蘭從軍十二載卻從未被識破真實身份的原因吧?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