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僧多有精妙詩句,比如著名的“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
唐代是詩人的天堂。不僅僅是文人愛寫詩,上至帝王、下至孩童都能成為詩人,在那個時代,甚至還產生了諸多的女詩人,以至于在宋朝產生了李清照這樣的人物——在其他任何朝代,這都是難以想象的。
在唐詩諸多創作群體之中,僧人稍顯有些特別。僧人佛教的思想與詩歌的發展融合,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詩僧。
受佛教影響的唐代詩人有很多,比如王維被譽為詩佛,作品之中都是滿滿的佛教意味。其實不僅僅是王維,很多詩僧比如皎然和尚、寒山和尚等等,很有名氣,也都時常有經典之語。
比如這句著名的“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聽雨更覺得寒氣遍布,推門卻只見落葉深深。
詩僧一般都選擇隱居在山林之中,對自然的觀察較一般的詩人要更為細膩。他們很多人清靜無為,一雙眼睛更多地投向山林四季的變化。尤其是春秋時分——自然界變化最為突出的季節,詩人的感觸也最深。
秋天的雨是夏天與秋天分割的界限。秋雨之前,還是夏日的余暉;秋雨之后,已經是初秋的天空。秋雨不僅僅是夾雜著秋的訊息,更帶有著令人悲傷的氣息——尤其是隨之而來的秋風,隨之而來的落葉。
夜晚入睡,秋雨點點滴滴。不像是李商隱筆下的“巴山夜雨漲秋池”那樣富有情調,卻讓人開始裹緊了身上的衣物。雨聲帶來了絲絲寒意,絕非知曉季節所帶來的那么抽象;雨聲也帶來了絲絲涼意,讓天地間的一切生命逐漸化為凋零。
清早起來,打開房門,看到的是“開門落葉深”。同樣是一夜風雨,孟浩然筆下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而到了侍僧的筆下,卻只能看到滿地的落葉,宣告著這個蕭瑟秋天的即將到來。
詩人敏銳的觸角,帶來了這詩意的秋天。這兩句出自唐代詩僧無可的《秋寄從兄賈島》:
螟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
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詩僧無可是詩人賈島的堂弟,這首詩用來寫給對方。在這樣一樣凄冷的秋日,懷念故人,淡淡的情意都融入詩句的字里行間,一句“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言淺意深,欲言又止。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