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古人的擇偶標準,有道理嗎?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流傳著許多優秀的文化,比如在民間流行的俗語。俗語的數量如繁星一般,有一些已經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有一些卻憑借口口相傳的模式,一直流傳至今。雖然俗語是有著特定的背景的,但是很多俗語,即使以今天的目光來看,仍然有其特殊的價值。
眾所周知,古代因為頻繁的戰爭,導致女性的地位非常卑微,男尊女卑的思想也根深蒂固。古代女子幾乎很少出門,更不用說與陌生男人接觸,但是當她們到了適婚年齡,她們又必須盡快嫁人,所以古代嫁人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么做雖然解決了女子的婚姻問題,但是卻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丈夫的好壞,全看父母的眼光。
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之后,古人也總結出了一個經驗,這也正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俗語,它就是“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
這個俗語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男人找老婆的時候,要找那些身材微胖的,女人在找老公的時候,要找那些體毛發達的。以現代人的目光來看,這樣的標準顯然與我們背道而馳,但是這個俗語在我國古代,卻是非常的有用。下面,我們就來好好的說下,為什么“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
首先,古代的生活條件落后,所以那些微胖的女人,一般都是家境較好的。如果男子娶了這樣的女人回家,那他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擔,減輕不少的壓力。而且,古代的醫療設施也比較落后,女人生育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一般微胖的女生身體素質都比較好,這樣母子平安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比如在唐朝時期,人們對美的定義就是胖,楊貴妃就是非常鮮明的例子。對于古人來說,娶一個胖乎乎的妻子,就相當于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這樣既能為自己減輕壓力,帶出去又有面子,所以才有了這句“男看女看膘”的俗語。
俗語的下半句同樣如此,我國古代因為小農經濟的原因,一般都是男人負責體力活,女人負責操持家里面的事情,所以古代女子都希望找一個身體強壯的丈夫。古人經過長期的生活發現,那些體毛比較旺盛的男人,他的身體素質相對來說要更好一些。
事實證明,古人的觀察是正確的,因為當男人大量運量的時候,身體的激素量就會增多,這就會促進毛發增長,因此毛發多的男人不僅僅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勤快的人。所以對于古人來說,能嫁給這樣的人自然是好的,這也是俗語“女看男看毛”的原因。
雖然以現代的目光來看,這個俗語已經不那么適用,但是我們仍然能從這個俗語中,看到古人的一些生活習慣,這對我們研究古人的生活,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