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后擅改國策,朱元璋這項國策被改,直接導致明朝最終滅亡
就在元代末年的時候,由于元朝統治著對漢人的高壓統治,引起了廣大漢族人民的不滿。所以各地起義軍紛紛爆發(fā)。
由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很快就占領了全中國,并且將剩余的蒙古人趕到了外蒙古地區(qū)。出身草莽的朱元璋,憑借自己的能力,做出這一番事業(yè),是十分了不起的。不僅僅是這樣,朱元璋在一些問題上的見識也比常人要厲害得多,就比如說對于東北地區(qū)的管轄和控制,就比起自己的兒子朱棣來說,就厲害的多了。
朱元璋對于東北地區(qū)的一些措施,被即位后的朱棣改了。就是因為朱棣做的這些改變,最終葬送了整個大明王朝。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就來仔細的探討一下。
大家都知道明朝最后的覆滅,其實是多方面勢力疊加的原因。當時就有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闖進了北京城,導致崇禎皇帝自殺。之后,努爾哈赤一手帶起來的女真部落也攻進了關內,把李自成又趕出了北京。不過如果不是有努爾哈赤的這個部落在關外的威脅,大明王朝專心制衡李自成的話,可能大明朝廷的結局還不是這樣。
說到底,這個結果還是明王朝咎由自取的。因為努爾哈赤就是,當時大明遼東守將李成良逐漸扶植起來的。對于在東北地區(qū)扶植少數民族,這個策略就是當年朱棣制定的。其實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為了控制東北地區(qū)的蒙古勢力。就把關內的很多漢民都移植到東北,想要逐漸將蒙古人漢化了。并且還派出朱姓子弟去鎮(zhèn)壓。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逐漸消除東北地區(qū)對于大明王朝的威脅。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死后,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朱允炆。朱允文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削藩的措施,這些措施就強烈引起了燕王朱棣的不滿。所以他就借清君側這個借口,起兵把自己的侄子推翻了。
朱棣也是一個十分幸運的人,經歷過很多的磨難,最終都死里逃生,并且,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是,朱棣,還是采用了朱允炆的手段,繼續(xù)削藩,就把在東北地區(qū)的藩王都召回來了。藩王一回來,他手底下的漢民也都回來了,東北地區(qū)又成為少數民族混居的情況。這樣一來,那些少數民族就逐漸又成了一個問題。所以歷代山海關地區(qū)的守將都是采用,扶植少數民族領導人的方式,讓他們相互遏制對方的勢力。前邊說了,清代的老祖宗努爾哈赤就是這么起家的。
所以從,從現在往前推,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當時的措施是最有效,并且也是最長遠的。可是自己的兒子朱棣在見識上就遠遠不如自己的皇帝老爹了,就是因為他制定的這個策略,后來成為了明代覆滅的一個導火線。
足可見,在這事上,兒子還是不如爹呀。朱元璋雖然玩弄政權,殺人如麻,但對于百姓而言還是一個好皇帝的。至少朱元璋沒有做過禍國殃民的事,還立下了不少利民的政策。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