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半首詩,卻成為千古名言,至今人人會背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之一。而詩詞文化最為繁榮昌盛的時代便是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涌現出了無數的經典人物,比如李白,杜甫,蘇東坡,他們用自己的筆,寫下了一篇篇優秀的作品。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像他們一樣多產且質量高的,還有一類人,他們留下的詩作不多,但是卻被人們視為經典,廣為流傳,比如與蘇軾同時代的蘇麟便是如此。
蘇麟是宋杭州屬縣巡檢,此人的故事和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范仲淹有所關系。范仲淹是個不錯的上司,對部下很寬厚,還經常舉薦隨員做官。
據說,當范仲淹鎮守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時,有很多人都經他舉薦當了官,包括后來的一代名相富弼,一代名將狄青等。但是也有一些沒有趕上好時候的人,比如蘇麟便是如此,此人因外出辦事不在跟前,未被范仲淹舉薦。
蘇麟是個有很才能,并且對自己有很大期待的人,他不甘心自己這輩子都在這里不上不下。于是乎,這個敢于拼搏的人便前去找范仲淹了。
有一天,蘇麟因為剛好有事情到杭州,于是便趕忙去見了范仲淹。蘇麟也知道,如果直接跟范仲淹說舉薦的事情,反而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倒不如先證明下自己的才能。
于是乎,蘇麟見到了范仲淹之后,在閑談之余,便向對方獻詩,名義上是向范仲淹請教詩文,其中便包括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它指的是:
靠近水邊的樓臺,總是能夠先得到月光的照射;而偏向太陽的花木,總是能夠先得到春光的訊息。
這一句詩看似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則暗示:好處都被別人占了,而自己卻得不到恩澤。蘇麟用這句詩很好地表達了自己的處境,表達了他對于眾人皆被提拔,而自己卻因為外出公務錯失機會的難受與不滿,正是因為范仲淹太過于關注身邊的人,使得一些游離在外的人獲得了不公平的待遇。
當然,范仲淹也是個聰明之人,他看到了蘇麟的詩作之后,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同時,他也覺得蘇麟的文采不錯,而之前也看過此時的工作,確實做得也挺好的,因此便為他寫了封推薦信,使蘇麟得到升遷。
蘇麟的故事流傳開來之后,人們便知道了這首詩的作用,而此詩更是在未來的日子里成為人盡皆知的成語,用以譏諷藉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親信撈取好處的人。
由此也不難看出,倘若一個人膽子大的話,就很容易獲得機會。倘若蘇麟最終選擇默默接受當時的結果,沒有為自己爭取一下的話,或許他這一輩子,都會在原來的位置上默默無聞,更不會給后世的我們留下了如此經典的作品。
參考資料:《清夜錄》、《宋史》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