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五彩繩什么時候扔
端午的五彩繩不能隨意的扔掉或者折斷,可以在夏季的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的時候,拋到河里。據說,戴五彩繩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而扔到河里,就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之類不好的東西一并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節作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習俗流傳,比如吃粽子、劃龍舟、插蒲艾、戴香包、飲雄黃酒、取午時水等等,而且在這一天,家里的長輩還會給孩子佩戴五彩繩,是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編織而成的,可以驅邪避蟲。
還有,五彩繩不僅可以是簡單的一根繩,也可以在上面裝飾一些飾品。比如:可以簡單的用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于臂膀手腕處;也可以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于項頸處等等,但是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小孩子還沒滿一歲的話,就只能系紅色的彩線,而且在五月五日系上以后,一直要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的生日,才能解下來連同金楮一起焚燒。
一般在端午節的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而且系線的時候,孩子最好不要開口說話。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