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五子良將,張遼與張郃前后投降了曹操,為何兩人待遇不同?
三國時代,五虎將撐起了蜀國的江山,五子良將則支起了曹魏的一片天空。說起蜀五虎將好像個個牛氣沖天一樣,其實他們那是拜《三國演義》的“商業互吹”所賜,而魏國的那些名將絕對不是打醬油的“死跑龍套”而已,只不過他們的光芒被五虎的主角光環給遮蓋住了。就拿張郃、張遼來說,這2人都非常給力。
張郃本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名將之一,后來才加盟到了曹操帳下。袁老板這人不知好歹,不會用人,而且還經常智商不在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郃的才能也肯定得不到施展。袁曹戰于官渡,郭圖兄弟出昏招:讓張郃跑去偷襲曹軍。
張郃不愧是名將,他馬上表示這樣行不通:因為曹操一生以偷襲別人起家,所以他肯定會埋伏重兵。然而袁紹沒能做出正確決定,并讓張郃領人前去搞偷襲。張郃兄弟只好“明知山有虎,偏去虎山行”。果不其然,張郃被埋伏的曹兵揍得找不著北,而郭圖老兄還暗中使壞并誣陷張郃。
就這樣,渾身長滿了嘴也說不清的張大將軍只好被迫投降了曹操。看到張兄弟來降,曹操非常歡喜,立馬加封他為偏將軍、都亭侯。此后,張大名將幫助曹操打敗了袁紹,并且還多次立功,甚至還與蜀國五虎將中的大多數人有交集。就張郃大戰張飛來說,當時的張郃兄表現出了非常可怕的戰斗力。
劉、曹在漢中大戰,諸葛亮派出了張飛出馬,曹操也以張郃為將去迎戰三爺。張三爺實力極其恐怖,曾3斗呂布不落下風,曹家眾將均對其有些懼怕,唯獨張郃兄表示:“我看這家伙(指張飛)就像小孩子一樣,一點不可怕。”后來,張郃果然與張三爺打了50回合的平手。由此可見,張郃還是很厲害的。
張遼本是呂布麾下的猛人,也是后來才歸順了曹操。呂布這貨比袁紹好像強不了多少,他也不能把握住忠言,因此后來兵敗被人活捉。呂布死了,張遼則在關二爺的求情下投靠了曹操。當時曹老板直接封其為中郎將,還賜爵關內侯。
之后的張遼還有過以800兵打敗10萬吳人的光輝戰績,非常厲害。合肥是當時的軍事要地,一直是吳魏兩國爭奪的焦點。這一次,孫權親自領著10萬人去攻合肥,而張遼卻臨危不亂,并且趁著月色只帶了800親兵從而擊潰了對手。
這次大戰過后,張遼一戰封神,并且成為了魏國不可多得的猛將。雖然張遼、張郃都是后來才投降到曹操的戰將,但是他們2人卻依然憑借實力入選了五子良將組合。不過有一點的不同是,張遼成為了曹操的心腹大將;而張郃卻只能算魏國的猛將,他并不能像張遼那樣可以經常幫曹操處理一些機密要事,為何他們的待遇不同呢?
其實這與張遼、與張郃的性格與朋友圈有關。為什么這么說呢?張遼有位好友,他就是劉備的兄弟關羽關二爺。當年曹操能夠收服張遼還多虧了關二爺的從中斡旋,也正因為如此,后來張遼又在土山幫助曹操暫時收降了關羽。曹操本身就喜愛關二爺這個猛將,當然也對張遼更加青睞。
后來關二爺在許昌時,張遼與曹操還經常商量怎么才能留下關羽,因此這么一來張遼就自然成了曹老板的心腹,能夠參與大事的商議。反觀張郃就不同了,他根本與關二爺沒有交集,更加沒有救過關羽,也沒和曹操有過商量什么機密要事的經歷,所以他也就沒能像張遼那樣成為曹老板的心腹大將。
張遼這個人非常聰明,同時還有情有義;而張郃雖然也不傻,但卻更多的只是一位武將,平時做事情并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情感。由于曹操這人喜歡如關羽那樣的情義英雄,因此曹老板才更喜歡情感豐富的張遼一些。
0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魯公網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