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薛蟠為何半賣半送一口棺材?這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
秦可卿死后,賈珍悲痛欲絕,傾其所有為秦可卿大辦葬事。
尤氏犯了舊疾不能理事,他請王熙鳳幫忙料理;賈蓉作為監(jiān)生,送殯路上沒有足夠大的排場,他花1200兩銀子從大太監(jiān)戴權手里買了一個龍禁尉;祭祀分設兩壇,請了得道高僧超度亡靈;這些事情處置時比較順利,只有為秦可卿找棺材所需木板時大費周折。

01
賈珍看了幾副杉木板都不滿意。
薛蟠前來吊問,因見賈珍尋好板,便說道:“我們木店里有一副板,叫做什么檣木,出在潢海鐵網(wǎng)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這還是當年先父帶來,原系義忠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現(xiàn)今還封在店里,也沒人出價敢買。你若要,就抬來罷了。”
板子抬來之后,大家看時,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賈珍非常滿意,笑問:“價值幾何?”薛蟠笑道:“拿一千兩銀子來,只怕也沒處買去。什么價不價,賞他們幾兩工錢就是了。”
賈珍聽說,忙謝不盡,即命解鋸糊漆,為秦可卿做成一副上好的棺材。
02
薛蟠為何半賣送一副名貴木板?是救急之舉。
秦可卿病倒后,賈府上下都比較關心。冬至當日,賈母派王熙鳳到寧國府探望秦可卿,王熙鳳看完之后,到了尤氏房間,兩人談論秦可卿的情況時,王熙鳳勸尤氏早做準備,尤氏道:“我也叫人暗暗的預備了。就是那件東西不得好木頭,暫且慢慢的辦罷。”(《紅樓夢》第十一回)
秦可卿死后,賈珍也沒有找到滿意的板子。此時,薛蟠主動提出自家店鋪存放的板子,是雪中送炭,是援手之舉。
03
薛蟠此舉是一種送禮之舉。
封建社會,紅白喜事都是人生大事。對于一個家族來說,極期重要。遇到這種事情,親朋好友都要前來慰問送錢。
賈敬死后,賈珍在鐵檻寺內守孝。
小管家俞祿來回:“前者所用棚杠孝布并請杠人青衣,共使銀一千一百十兩,除給銀五百兩外,仍欠六百零十兩。昨日兩外買賣人俱來催討,小的特來討爺?shù)氖鞠隆!辟Z珍想了半天后,對賈蓉道:“你問你娘去,昨日出殯以后,有江南甄家送來打祭銀五百兩,未曾交到庫上去,你先要了來,給他去罷。”(《紅樓夢》第六十四回)
這個細節(jié)透露,賈敬死后,甄家專程送來500兩銀子。
秦可卿死后,寄居在賈府里的薛家自然要有所表示,不給銀子,半賣半送一副好板子,了卻賈珍的心愿,絕對是一種送禮妙招。
04
薛蟠此舉是一樁生意。
薛家是皇商,處理任何事情過程中,都有一種商人思維,都以獲取利益最大化為做事準則。
1000兩銀子只是手工錢,根本買不到老千歲選用的檣木板,薛蟠賠錢送給賈珍,不僅盤活了資源,還進行了一次大范圍的宣傳。
為何這樣說?原因有兩個:
一是老千歲壞了事,他選用的板子沒人敢用,只能放在店鋪里。
對于買賣人來說,出現(xiàn)這種情況除了壓資金之外,還是“不吉利”。這塊板子價值再高,無人敢買就相當于沒有價值;而且還容易讓當權者抓住把柄,所以妥善解決才是正道。賈珍敢于“接盤”接手,解決了這一難題。
二是加強宣傳,擴大知名度,為商家立名,這是做買賣的捷徑。
秦可卿的葬禮聲勢浩大,親朋好友紛紛派人前來送殯,十來頂大轎和三四十頂小轎,連家下大小轎車輛,不下百十余乘。連前面各色執(zhí)事、陳設、百耍,浩浩蕩蕩,一帶擺出三四里遠來。四王八公紛紛路祭,北靜王更是親自出面相送。
整個送殯過程,是上流社會的一種特殊聚會,更是互相交往、加深印象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薛蟠提供的棺材自然會被大家記住。
人終有一死,賈府的秦可卿用薛家的好棺材,給豪門貴族們劃下一條標準,指引了一個方向。薛家這種商業(yè)宣傳,產(chǎn)生的價值遠遠大于檣木板本身的價值。
事實上,尤二姐死后,賈璉手里沒有錢,賒了價值500兩銀子的棺材,應該就是從薛家店鋪里賒取的。這其實就是“廣告”效應。
05
薛蟠的外號是“薛大傻子”,秦可卿死后他能做出如此舉動,其實并非他的智慧。
薛家的普通生意主要靠著張德全這樣的老人支撐,處理秦可卿死后這種特殊事情,背后出謀劃策的是薛姨媽和薛寶釵。
薛蟠南下作生意,路遇強盜,被柳湘蓮搭救。薛家人感激不盡,幫助他操持求娶尤三姐。兩人因誤會,一人死一人出家,遇此情況,薛蟠悲傷不已,薛寶釵卻極其冷靜,讓薛蟠放下柳湘蓮之事,而是設宴招待同他一起南下做生意的伙計。
這件事情充分說明薛寶釵處世做事的法則。
所以,秦可卿死后,薛蟠主動提出半賣半送一口棺材,是薛寶釵和薛姨媽的背后操控,薛蟠只是站在前面表演而已。而這種行為的背后,對于薛家來說,就是一樁生意買賣。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