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誅殺了秦始皇所有的兒子,秦末世子嬰是誰的兒子?
公元前207年,子嬰向劉邦遞交投降策書,承載著8代人夢想與心血的大秦王朝便轟然倒塌。秦王朝倒下了,而子嬰的身世卻因《史記》的多種表達方式而成了千古之謎,后世對此爭論不休。
因為“子嬰”這個名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爭議,所以本文將以“秦末世”來代替。
現(xiàn)存的4種說法
1)胡亥兄長,名子嬰
這種說法源于《六國年表》,其中記載“趙高反,二世自殺,高立二世兄子嬰”。
2)胡亥兄長的兒子,名嬰
據(jù)《秦始皇本紀(jì)》記載,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兄子即兄長的兒子,且名為嬰的公子。
3)秦始皇弟弟,名子嬰
據(jù)《李斯列傳》記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
4)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名嬰
東晉學(xué)者徐廣認為,《李斯列傳》里的“始皇弟嬰”中間少了“子”,應(yīng)為“始皇弟子嬰”,即秦始皇弟弟的兒子,名為嬰。
其實,前兩種說法認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兒子或?qū)O子,而他們的差異就在于名中的“子”字。
而后兩種說法則認為,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差異也在名上。
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眾說紛紜的背后,其實有兩個矛盾亟待解決。
秦末世的名:嬰還是子嬰?
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兒子、侄子,還是孫子?
試著分析以上兩個矛盾
1)秦末世的名:嬰還是子嬰?
顯然,兩者的差異就是“子”,那么“子”在先秦時期都有哪些涵義呢?
“子”表示尊重
古人的稱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據(jù)《禮記》記載,周朝時期,同樣招呼一名男子,年幼時叫其名;二十歲行過冠禮后,為表示尊重,稱呼其字;五十歲后稱呼其排行,如伯、仲、叔、季;死后稱其溢號。
男子的“字”通常為單個字,為了修飾,通常在前面加個“子”表示尊敬。如姬僑字子產(chǎn)、張良字子房等。
如此看來,“嬰”不管是秦末世的名或字,“子嬰”和“嬰”這兩種稱謂并無區(qū)別,其差異僅為尊重。
“子”表示收養(yǎng)作為直系血統(tǒng)的下一代男性
據(jù)《戰(zhàn)國策·秦策五》記載,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本名“異人”,聽從呂不韋的建議,投靠膝下無子的華陽夫人。而華陽夫人原本是楚國人,于是異人便投其所好,更名為“楚”。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其為“子楚”,其中的“子”即為收養(yǎng)之意。
眾所周知,秦莊襄王比秦始皇母子先回秦國7年,期間可能納妾生子,而歷史上有確切記載的就是秦始皇的異母弟成蟜。秦王政即位后,派成蟜前去攻打趙國,戰(zhàn)敗后投降,后來死在了趙國。沒有資料顯示,秦王政誅殺了成蟜的族人。當(dāng)時,成蟜之子年幼,極有可能過繼給秦王政,而更名為“子嬰”,如其祖父秦莊襄王的命名方式。
至此,還不能排除任何一種說法,但卻增加了第4種說法的可能性,即秦末世為成蟜之子。
2)秦末世的身份:秦始皇的弟弟、兒子、侄子,還是孫子?
①秦始皇弟弟
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有3個弟弟,成蟜和嫪毐的2個兒子。成蟜于秦王政八年死在趙國,而嫪毐的2個兒子在其造反時被誅殺。所以,秦末世為秦始皇弟弟的說法可以排除。
②秦始皇兒子
據(jù)《李斯列傳》記載,秦始皇有二十幾個兒子,皆下場凄慘。
秦始皇剛駕崩,趙高便假傳圣旨殺死扶蘇。胡亥即位后,在趙高的蠱惑下,對其兄弟姐妹大開殺戒:杜縣殺死6位公子、肢解10位公主,公子將閭等3人自殺在宮里,咸陽街頭斬首示眾12位公子,連坐族人更是無數(shù)。公子高為保護族人,主動要求為始皇帝殉葬。
共計23位公子、10位公主慘遭殺害。連公主都不放過,胡亥及趙高怎么可能為秦始皇留下什么其他血脈呢?所以,秦末世為秦始皇兒子的說法基本排除。
③秦始皇孫子
據(jù)上述第②點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孫子輩中只剩下公子高的族人。那么,他的兒子是否為秦末世呢?
秦始皇享年50歲,如果按照16歲就開始生育計算,那么扶蘇最大不過34歲左右,扶蘇的兒子不過18歲,扶蘇的長孫不過2歲。如果秦末世是扶蘇的兒子,他怎么可能和2歲的嬰兒商量什么刺殺計劃呢?因此,扶蘇的弟弟公子高根本不可能有秦末世這么大的兒子。所以,秦末世為秦始皇孫子的說法也可以排除。
④秦始皇的侄子,成蟜之子
邯鄲之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秦莊襄王于公元前257年獨自回到秦國。7年后,秦始皇母子才回國。那么,期間出生的異母弟成蟜,大概比秦始皇小3~8歲左右。
秦王政八年,成蟜出征趙國。當(dāng)時,秦始皇21歲,成蟜約為13~18歲之間。成蟜既為秦軍主帥,18歲更靠譜。如果按古代生育年齡計算,他有個兩三歲的兒子也不足為奇。
如此,成蟜兒子比秦始皇小18歲左右,到胡亥死時(秦始皇去世后3年),他大概35歲。他的兩兒子也都有十幾歲了,和他一起謀劃行刺趙高可以說合情合理。所以,此種說法比較合理。
結(jié)語
《史記》中對秦末世名的多種表達方式,使得其身份撲朔迷離。但是,綜合考慮秦始皇的年齡和秦末世兩個兒子的年齡后,秦末世為秦始皇的兒子或侄子比較合理。
而胡亥聽信趙高之言,在秦始皇駕崩后,不惜對其兄弟姐妹痛下殺手。胡亥慘絕人寰的行徑背后就是為了除去所有擁有皇位繼承權(quán)的公子,這樣他便能高枕無憂。
成蟜之子不在其屠戮名單之中,成蟜死后,秦始皇有可能收養(yǎng)其幼子,并為其起名為“子嬰”。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