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唐朝最臟的地方是哪里?竟然是道觀,而且還是女道觀
近年來一些打著宗教幌子招搖撞騙的道士將道教信仰“妖魔化”,使道士這一宗教群體受到了廣泛關(guān)注。
說起來,道觀作為修道者修行的場所,本應(yīng)保持清靜和莊嚴,畢竟道家追求的就是“清靜無為”、“離境坐忘”的思想境界。某些道觀的現(xiàn)狀,令人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到唐朝時期藏污納垢的道觀,大唐的道觀更像是尋歡作樂的風(fēng)流場,引得皇家女眷趨之若鶩,將淫亂帶入道觀這片世外桃源中。常言道“臟唐臭漢”,最能表現(xiàn)出“臟唐”的恐怕就是唐朝時期的女道士了。
在唐朝的女道士中,出身皇室的女道士不勝枚舉。可以說,有皇族身份的女道士堪稱當時的社會潮流。說起最出名的唐朝女道士,恐怕非玉真公主莫屬。
不同于她的奶奶武則天,玉真公主并不篤信佛教,而是一名虔誠的道教徒。玉真公主年輕時,便向父親李旦提出做道士的請求。見女兒好端端地公主不做,非要去道觀當?shù)朗浚祁W谧匀徊粫狻2贿^,玉真公主的態(tài)度非常堅決,她提出仔細想去道觀中修行,為過世的母親祈福。也許這個原因讓李旦聯(lián)想到玉真公主橫死的母親,認為的確應(yīng)該為其超度一番。因此,李旦答應(yīng)了玉真公主的請求,將她送進了道觀。
雖說女兒心甘情愿地出家,但唐睿宗仍要給她最好的修行環(huán)境。于是,這年春天,長安城外玉真觀工程破土動工。數(shù)萬名老百姓,被迫放下手中的鋤頭,被朝廷征調(diào)到城外施工。整個工程歷時一年竣工,玉真公主住進了全國最豪華的道觀中。與玉真公主同時出家的,還有一些從宮里出來的退休樂工,以及一些老年宮女。
根據(jù)史料的記載,這座道觀與尋常道觀有很大的區(qū)別,更像是一座豪華的宮殿。在玉真觀中,修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這些“仙山”都是仿造傳說中的仙境所建。唐詩中有“知有持盈玉葉冠,剪云裁月照人寒”的詩句,其中“持盈”說的正是玉真公主。每到月朗星稀之時,道觀中都會傳出清幽的“仙音”,退休的樂工們在人工景觀里,演奏著來自仙境的音樂。
可以說,玉真公主搬進了道觀后,過的日子比其他公主愜意的多,更像是一位女皇。
玉真公主只是唐朝出家公主中的一員,自唐高祖開國以來,直至唐昭宗的三百年歲月里,李唐皇室總共出現(xiàn)了二百一十位公主,在這些公主中,有十二人出家成了女道士。在《唐昌觀玉蕊花》一詩中有“女冠夜覓香來處,唯見階前碎玉明”的句子,“女冠”指代的就是女道士,而“女冠”又有宮觀女冠和修真女冠之分,前者說的就是公主道士。
由此可見,在唐朝時期公主出家已成了一種流行的風(fēng)尚。難道那么多出家的公主,全都是為了在清靜的環(huán)境中修行,提高思想境界嗎?實際上,這些修行的公主,根本沒有那么崇高的思想覺悟,她們在出家后非但不會遵守清規(guī)戒律,還會變得更加放縱。唐朝公主的入道非常有特點,從她們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唐朝時期道教產(chǎn)生的亂象。
唐太宗以前,還沒出現(xiàn)過公主入道的情況。
高宗繼位后,公主入道逐漸成了一種風(fēng)尚。道教,逐漸成為唐代公主脫離塵世,來到另一方世界尋求精神解脫的場所。縱觀整個唐朝時期公主入道,究其原因,里面自然有道教自身所具備的宗教情操,能夠讓公主從宗教中獲得度世的解脫。
那么,唐朝公主入道的動機是什么?
有慕道、避世等與宗教意識有關(guān)的原因,也有許多公主入道是為了追求更自由的男女關(guān)系。與公主們一樣,當時民間也有不少女子爭先恐后出家當?shù)朗浚渲凶钣忻目峙戮褪囚~玄機了。不同于其他封建王朝,唐朝的女權(quán)思想盛行,許多思想開放的女孩不愿成婚,想要過單身生活。于是,“女道士”就成了一種掩飾身份。唐朝時期的女道士就像是沙龍中的女主人一樣,活躍于交際圈中,自由地接待男賓。
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些女子入道是為了借助道士的身份逃避婚姻。例如,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在十六歲時就曾被送入道觀。為何年僅八歲的太平公主會出家入道呢?是因為當時吐蕃向大唐求親,希望讓太平公主遠嫁番邦。為了避婚,太平公主正式入駐太平觀。直到太平公主二十歲時,和親一事不了了之,她才離開太平觀,嫁給了駙馬薛紹。
再來說說我們前文中提到的玉真公主。
雖說玉真公主名義上已脫離紅塵遁入道門,但關(guān)于她的“緋聞”卻從未停止過。搬入豪華的玉真觀后,玉真公主經(jīng)常邀請文人士子入觀,與其飲酒作樂。據(jù)說,當時有許多年輕俊杰拜倒在公主的石榴裙下。李隆基登基后,對妹妹玉真公主極其寵愛。由于玉真公主喜歡遠游,唐玄宗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多所豪華道觀、別館、山莊等。
據(jù)說,李白、王維這兩位舉世矚目的大文豪都曾與玉真公主有過情史。自玉真公主以后,代宗、德宗、順宗乃至穆宗,幾乎這些時期都曾出現(xiàn)過公主入道的情況。雖說這些公主有著女道士的身份,但只要她們愿意,她們還是可以隨時還俗嫁人的。只不過,很少有入道的公主還俗,因為住在道觀中的她們可以享受到更加自由開放的兩性關(guān)系。
正所謂上行下效,有了公主開先例,這種風(fēng)氣自然會向整個貴族圈中傳播。在當時,有不少高官、富豪家的千金出家入道。
一時間,不少文人雅士開始為這些入道的貴族千金抬轎子、吹喇叭。李白曾為女道士李騰空作過兩首詩《送內(nèi)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其一
“君尋騰空子,應(yīng)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風(fēng)掃石楠花。若愛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門女,學(xué)道愛神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fēng)疊,乘鸞著玉鞭。”
而這位李騰空正是當朝宰相李林甫的掌上明珠;駱賓王也曾為王靈妃寫過一首感人至深的情詩。由于唐朝女道士入道的“門檻”比較高,所以許多唐代女道士才華橫溢,絲毫不遜于當時的文人。例如,魚玄機就曾寫下“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句子,說起來這真是一段妙句,但這句話由一個風(fēng)塵女道士口中吟出,未免有些耐人尋味。
說起唐朝女子中最出名的,恐怕要數(shù)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為了抹去楊玉環(huán)壽王妃的身份,李隆基曾安排楊玉環(huán)當過一段時間道士。
由此可見,在當時“女道士”這一身份非常不單純。
作為皇帝的掌上明珠,公主們的婚姻往往要圍繞政治需要來進行。雖說如此,但唐朝公主的作風(fēng)比其他朝代的公主開放得多。在出嫁之后,夫家根本管不住公主的所作所為。太平、安樂、永嘉、高陽等嫁做人婦的公主,都有數(shù)不清的情人相伴。
按照唐朝的規(guī)矩,公主入道后,她們不再食租賦,且要被免去公主號。那么,道士公主的經(jīng)濟來源是什么?
《玉真觀》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高情玉女慕乘駕,紺發(fā)初簪玉葉冠。”
由此可見,宮觀女冠的服裝穿著是非常考究的。此外,唐朝公主的日常所需也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每當舉行齋醮期間,公主道士都會安排盛大的排場。實際上,公主入道后,雖然不再享受租賦,但她們?nèi)粘K枞杂沙⒅С觥?/p>
李隆基登基后,設(shè)立了明確的封賞制度。《新唐書》中關(guān)于女冠新制的部分有這樣的記載:
“長公主封戶二千……主不下嫁,亦封千戶,有司給奴婢如今。”
公主不下嫁的話,照樣能享受到封邑的待遇。雖說唐朝有“舍家為道”的慣例,但公主仍能享受到朝廷給予的優(yōu)厚待遇,只不過這部分待遇由食邑改為了封賞,從本質(zhì)上來說換湯不換藥。這種做法,自然解決了入道公主的經(jīng)濟問題,讓公主在當?shù)朗亢笠材苓^上體面的日子。由此可見,入道的公主與真正的民間修真女冠有極大的不同。
換一種角度來觀察唐朝的公主道士,相對而言,唐朝公主比其他朝代的公主享受到的自主權(quán)更多。李唐王朝雖自關(guān)隴地區(qū)起家,但李氏皇族卻有著鮮卑血統(tǒng)。風(fēng)俗、習(xí)慣上的不同決定唐朝皇室在倫理觀念上不如中原漢族的世家那么講究。不過,既然李唐已經(jīng)統(tǒng)治中原,在倫理道德上還是要尊崇禮法的。所以,身為皇室的公主,必須要言行得體,不能公然做出敗壞倫常之事。對于唐朝公主而言,想要過上開放的性生活,就必須掩人耳目。
因此,出家入道便成了一種絕佳的掩護方式。
參考資料:
【《新唐書》、《資治通鑒》】
0個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wù)協(xié)議



魯公網(wǎng)安備37130202371693號